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河南拟在2016年9月前淘汰所有非专用校车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3-12 08:32:40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施行近两年,我省配套实施办法终于出台。昨日,大河报记者从河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获悉,《河南省实施<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办法》(下简称《办法》)已于今年1月10日省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对校车保障主体、驾驶人资格、校车安全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办法》施行后,新购校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将自今年3月15日起施行。

   60 *《办法》规定校车在市区时速不能超过60公里

  谁来管|县级以上政府要保障有车坐

  《办法》明确,校车保障主体应是“县级以上政府”,并特别对农村地区校车保障作出规定:对确实难以保障就近入学,并且公共交通不能满足学生上下学需要的农村地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保障其获得校车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监管监督等有关部门要履行校车安全管理相关责任。有关部门需根据当地情况制定校车服务方案,并通过适当方式听取群众意见。

  谁出钱|鼓励企业提供校车服务

  “河南省校车的配置情况并不乐观,全省符合条件的校车还非常少。”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副总队长苗雨露介绍,目前全省符合国家标准的校车仅5300余辆。另据了解,截至2012年底,郑州市共有中小学生138万人,其中校车接送1.3万人,仅占0.94%。一名小学校长坦言,校车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没钱,即使买得起校车,也养不起,以前就曾出现过有企业捐校车,但学校以“没钱运营”而拒绝。

  《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多渠道筹措校车经费的机制,并通过财政资助、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支持校车服务,鼓励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提供校车服务。

  谁来开|当校车司机要3年以上驾龄

  对于校车驾驶资格,《办法》作出严格规定,六个条件缺一不可:1.取得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年龄在25周岁以上、不超过60周岁;2.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被记满分记录;3.无致人死亡或者重伤的交通事故责任记录;4.无饮酒后驾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记录,最近1年内无驾驶客运车辆超员、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记录;5.无犯罪记录;6.身心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癫痫、精神病等可能危及行车安全的疾病病史,无酗酒、吸毒行为记录。

  一旦驾驶人超龄、发生酒驾等违法行为,或被记满12分等不再符合上述条件的,将被公安交管部门注销校车驾驶资格。

  怎么开|避免急弯、陡坡等危险路段

  校车最受关注的就是安全问题,《办法》规定,申请校车使用许可,将由当地教育部门、公安机关、交通运输部门共同把关。其中,公安机关将查验校车标志灯、停车指示标志、卫星定位装置以及逃生锤、干粉灭火器、急救箱等安全设备,审核行驶线路、开行时间和停靠站点。

  对于校车行驶线路,三部门将进行实地勘察,《办法》规定,校车行驶线路应当尽量避开急弯、陡坡、临崖、临水的危险路段,对于确实无法避开的,应当按照标准对上述危险路段设置安全防护设施、限速标志、警告标牌;载有学生的校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80公里,在其他道路上(如市区道路)行驶的最高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专用校车还应当自注册登记之日起每半年进行一次安全技术检验。

  咋处罚|用拼装车、报废车当校车将被重罚

  按规定,使用拼装或者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接送学生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收缴并强制报废机动车;对驾驶人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吊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对车辆所有人处8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而使用未取得校车标牌的车辆提供校车服务,或者使用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校车的,将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咋过渡|2016年9月前全更换为专用校车

  《办法》实施后,新购用于接送小学生、幼儿的车辆必须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校车,现有的非专用校车在过渡期内应当逐步更换为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校车,过渡期2016年9月1日截止。

来源: 大河报 作者: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