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的夏天,一群诸暨店口镇的农民从一条泥路出发了——他们要去余姚考察工业。
陈利祥也在人群中。那天,他戴着草帽穿着草鞋,手腕系一条毛巾。在余姚,陈第一次看到了工厂。
35年,让陈利祥这个农村电工成长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成为具有行业领袖地位的汽配件制造公司当家人。
与他一起出道的兄弟、子侄,而今均富甲一方。
这群发迹于草莽的农民,在人世中曾如此渺小,好在赶上无限可能的改革岁月,终于谱写出激昂的人生乐章。
1978年以前:“齐白石一张画,不如店口人一个签名”
采访陈利祥,是在一个晚上。在他公司的楼下,他打完了一套太极,坐到我的面前——打拳、摄影是他个人爱好。
陈利祥出生于1952年,因为家里吃不饱饭,他没读初中就去干活了,一开始做的是水电工。20岁不到,他又去了店口农机厂上班。这是店口首家工厂,陈利祥头脑活络,喜欢琢磨各种机器的运行原理和维修技术,无师自通,成为远近闻名的“利祥师傅”。
1975年,店口公社不少大队都开始兴办工厂,年轻的陈利祥作为“店口五金技术第一人”,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年轻人。
陈利祥是家中八兄妹里的老大,之前父母一直担心他找不到老婆。结婚那年,他住进了爷爷造的泥房里,后来有了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
1977年,年仅25岁的陈利祥坐火车辗转来到福建的一家国营工厂,做成了他平生第一笔大生意——5万颗手指甲大小的汽车黄油咀,整整卖了2.5万元。折算下来,一颗黄油咀卖0.5元,而成本只有0.1元。
“心惊肉跳。”他形容当时的心情。在回到店口后的很多个晚上,那2500张大团结一直在他的梦境里。
大概也就在那个时候,店口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到全国各地收购废铜。后来的事情大家都清楚,店口成为中国最大铜加工基地,并诞生了海亮等世界知名的大型铜加工企业。当地人回忆,1978年之前,“齐白石的一张画,还不如店口人的一个签名”,签名,是指签在订货合同上的歪歪斜斜的名字。
【社队企业】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而在此前的几年,作为乡镇企业的前身,社队企业正在浙江大地上、在计划经济的缝隙中成长起来。而在此后的几十年,它们在中国经济发展的浪潮中,起到了举足重轻的作用。
197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进一步明确社队企业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方针。宽松的政策环境促进了社队企业的发展。
1985年前后:工人们成了万元户,厂长又苦又累钱又少
1978年,改革大幕拉开。当时的陈利祥已经是店口农机厂厂长。“厂里取消了工分制,实行了承包责任制。”这是他感受到的最大变化。
当中国绝大多数农村还在分田地的时候,店口开始分工厂、分机器了。
但随后,陈利祥迎来了自己最艰难的时光。
1985年,店口农机厂更名为诸暨县第一汽配厂,陈利祥担任副厂长。也是在1985年,万安集团的前身诸暨县汽车制动器厂成立,陈利祥任厂长。
“很多人辞职单干,他们赚的钱比我多,我心里有点不平衡。”陈说,他做厂长工资每个月近百元,而他曾经的员工出走后自己办厂,一个个成了万元户。
“又苦又累钱又少,小孩子要读书,家里难免有闲话,我压力很大。”他回忆说。
不过,陈利祥的妻子依然支持他办好这个厂。
有工厂从四明山来请他去做厂长,陈利祥拒绝了,“我是做技术的,当时就认为,不能光想着赚钱,我要做的是别人做不出的产品。”
【乡镇企业】
1984年,中央4号文件决定将社队企业改名为乡镇企业。随着中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突破了只能社队办企业,不许农民经商以及“三就地”的限制。此后5年,乡镇企业高速增长。
1994年、1998年:两次企业改制,厂长成了大股东
1992年,陈利祥在老家造了四间房子。为造房子,他还卖掉了一头猪。此时,诸暨第一汽车配件厂已是店口最大也是最后一个集体企业。
1993年起,小镇的官员们就来劝说陈厂长把企业买下。他们认为,只有转换经营机制,把工厂推向市场,才能搞活企业。
陈利祥被说动了,但这次改得并不彻底。
1994年,诸暨第一汽车配件厂组建成浙江万安实业公司,镇政府持股30%,陈利祥个人持股15%,其余股份由15名股东持有。
为什么不买下所有股份?
陈利祥是这么解释的:“当时觉得中国政策的发展和改革步伐没有那么快,我们这些从文革走过来的人,对急速变化的形势心里没底。”
第二次改制在1998年,店口镇政府受让其持有的股份,其中70%被陈利祥买下。陈成为大股东。
【企业改制】
1989年,由于经济紧缩,乡镇企业投资减少,增长速度放慢。在1989年至1990年,许多乡镇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几百万乡镇企业职工又回到农田。
1996年,《乡镇企业法》出台,并于1997年开始实施。1998年开始,全国范围内的产权改革开始。
2000年以后:上市,聘请专业管理人才打造现代企业
2001年12月到2006年9月不到5年,在离店口40公里的杨讯桥镇,冒出了5家上市公司,成为浙江资本市场的明星乡镇。这个时候,店口的企业家们同样闻到了姗姗来迟的金融资本的气息。
随着股份制的推行,陈董事长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他在工厂的显眼之处挂出了称为“三气精神”的招牌:“一个工厂要有名气、一支队伍要有士气、一个人要有志气”。显然,此时的公司文化,与集体时代“以主人翁姿态为企业作贡献”已有了本质区别。
陈利祥将员工的薪水、晋升和淘汰直接和考核挂钩,把员工划分为优秀、合格和试用三个等级,实行阶梯式用工、动态式监管。
他还特别注重技术的创新。
2008年2月15日,一支车队悄悄地从清华大学出发,到达黑龙江黑河的红河谷试车场,在冰天雪地里,这支车队驶上了直线冰道、雪道等,进行了60多个小时、900多次的采样试验,提取了27项试验指标。
这是陈利祥和清华大学共同研发的一个项目。正是这些技术试验,引导万安闯入了西方跨国公司曾经一手垄断的汽配市场领域。
几十年的沉淀,资本的大门正在向他招手。
2011年6月10日,陈利祥的万安科技在深交所上市,成为浙江诸暨第10家上市企业,“上市是为了企业更规范地发展,更好地融资。”陈利祥说,十几年前,他就在全国聘请财务总监、营销总监和技术总监等重要职位,为的就是打造一个现代化企业。
【现代企业】
1994年1月10日,鲁冠球的万向钱潮在深圳上市,成为中国首家上市的乡镇企业。3年后,“浙江广厦”也在沪市成功上市,成为全国建筑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到2012年,浙江已有上市公司300家,其中约80%为乡镇企业。
从农民到现代企业家,从乡镇企业到上市公司,从家族式管理到经理人模式,通过一次次改革、改制,乡镇企业用35年完成了华丽转身,也成为现代中国经济中最耀眼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