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6
我贫困所以我自卑
来自落后地区的小F,家庭条件在当地就很一般,但高中的经济压力也不是特别大,因为大家的消费水平基本相当。可是,上大学后他发现很多同学出手阔绰,所穿所用都很高档,有的东西他从没见过,更不会使用;同学们谈天论地、博古通今,他由于“孤陋寡闻”根本插不上话。于是他不敢和同学一起吃饭、一起外出,想尽一切办法逃避与同学的相处,为此他深感无奈、无能、孤独和焦虑。
分析:大学生贫困导致的压力主要源自三个方面:第一,消费压力。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高消费物品在大学生中已经非常普遍,面对这些,贫困生只能望而却步——“我只能吃最便宜的,穿最普通的,时髦和我无关”。第二,学习压力。大部分贫困生来自农村,由于生活条件限制,他们往往兴趣爱好单一,进入大学之后,为了证明自己的优秀,将学习看做证明自己能力的唯一途径,过强的学习动机导致其压力巨大,甚至出现“考试焦虑症”等严重后果。第三,长期贫困的生活环境导致部分贫困生个性敏感、多疑,沉默寡言、自我封闭。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不能放开自己,包容别人,对团体缺乏归属感,逐渐脱离集体生活,成为落单的孤雁。
建议:1.导致大学生贫困的原因是地域差别、父母工作性质等客观原因造成的,与学生本人的能力几乎不相关;2.人际交往原则之一是“互惠”,但对学生来说主要是“精神的互惠”,只要自身具有人格魅力,就不会影响你的交往和发展;3.“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贫穷是一笔财富”,这些名言都提醒我们要勇敢面对贫困、挑战贫困,把贫困当做追求成功的动力。
案例7
忙于社团活动导致“挂科”
上进心极强的小G,听从学长的建议,考虑到今后就业的需求,认为在大学里一定要尽量多地参加各种活动,提高综合素质,于是除了担任班委,还加入了4个社团,而且积极参加每个社团的活动。但是,由于活动过多,严重挤占了学习时间,导致期末考试几门“挂科”,后悔不已。
分析:第一,大学阶段的目标模糊,对在校期间的学习与活动缺乏合理规划,缺乏自我规划能力,参加社团活动纯粹是从众心理作祟;第二,参加社团目的不明,没有正确分析自身的特长与优势,因为参加太多社团,很难真正投入,更多时候参加活动成为一种应付,反而磨灭了自身真正的兴趣。
建议:1.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学生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好好学习,为实现其他目标奠定基础;2.面对“百团大战”,要精选1-2个社团,千万不要贪多,以免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