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第一中学大门外低头玩手机的学生。
一部手机引发的担忧智能手机席卷中小学校园
近十年,手机在社会各阶层的渗透,其使用人群也在向低龄化迅速转移。手机早已步入我们的大学校园,并逐渐扩散至中学,再由中学渗入小学。随着移动网络的飞速发展,手机已不仅是最初的通讯工具,更多的时候,它充当着一个移动上网工具,由此带来的海量信息无疑是丰富而复杂的。对于家长而言,给孩子买手机是为了方便掌握孩子动态,而对孩子而言,手机的用途则要多得多。近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走访了达州市部分中小学校园,粗略统计手机在中学生中的使用率超过80%,小学生也同样普遍。
“低头党”是指无论站着,坐着,走着,亦或是骑在电动车上都在低头玩手机的人。然而,近年来,原本应该活力四射的中小学生,却越来越多地加入了“低头党”的行列。
学生
手机不止一个老师收了还有
手机对于学生的影响,大多数老师还是认为弊大于利。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学校老师,对学生使用手机实行了严格管控,不允许其将手机带入学校。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达州市达县中学高二学生小孙说:“班上没有手机的同学很少,有的同学有好几个手机,专门用来应付老师没收。一般是将功能少的旧手机作为老师没收‘专用机’,然后留下高档的手机慢慢玩。”
“除了个别同学家里怕影响学习不给买,几乎人人都有手机,而且智能机占了一多半。”达州市第一中学高一学生小杨告诉记者,由于都是新生,同学们互不认识,手机就成了拉近同学关系的热门话题。“手机一般用于QQ、微信聊天、看小说、打游戏等,打电话几乎是使用得最少的功能。”小周说,不仅如此,为了体验不同品牌、机型手机带来的不同功能,有时还会与同学换手机用。而对于用手机查学习资料,小周表示这种情况很少,主要还是用于娱乐。
家长
买手机是为了掌握孩子动态
在达州市通川区八小门口,记者随机抽问了几名小学生家长,发现他们的孩子也都有手机。孩子正念四年级的郑先生说,为孩子配备手机是为了安全着想。“孩子还小,我们家长又很少有时间来接送,给娃儿手机完全是为了安全起见。万一他在路上或在学校有个什么突发状况,起码能及时跟我们联系。”郑先生说,孩子的手机都是家里被淘汰的旧手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基本没有其他功能。
孩子就读于达州市铭仁园中学的王先生说,给孩子买手机完全是因为孩子的“软磨硬泡”。“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有手机,我的孩子没有,总觉得心里会有点过不去,他也再三保证上课时不用手机。另一方面也便于我掌握他在学校的动向,否则我完全不知道他每天在学校干什么。”王先生表示,家里的旧手机孩子不要,无奈之下给孩子买了智能机。“比我的手机都贵,还是很担心这样会让他养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老师
望家长不给学生配手机
尽管手机在中小学生中使用越来越平常,但大多数老师仍希望家长不要给中小学生配备手机。达州市达县中学高二教师刘波说,老师们是不允许学生将手机带入教学楼的,一般是让学生到校时将手机统一交给老师保管,到放假时再还给他们。“但目前只有少部分学生是这样做的。很多学生将手机放在口袋里,他们到底带没带手机,我们也无从得知。”刘波表示,“好在平时上课老师们抽查得严,在课堂上玩手机的情况还不多见。当然,一旦发现,我们会将手机没收,到周末放假才还给学生。”
回想二十多年教学生涯,达州市铭仁园中学高中教师王茂清说,“现在的中学生比起十多年前,少了一些激情与活力。”究其原因,王茂清分析说,一来手机的普及减少了学生与人交流的机会与动力,让他们变得沉闷;二来手机与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与游戏等娱乐软件很容易让本身就自控能力不足的学生沉迷其中,白天无精打采,晚上又影响旁人。由此看来,控制学生使用手机,最普遍的还是让学生主动上交。王茂清表示,这样的处理家长也十分赞同与配合,平时有事情就打电话给老师,由老师代为转达。
专家
堵不如疏
“如今手机早已不是单纯具备通话功能的工具了,手机游戏、聊天等功能让很多中小学生沉迷其中,有的学生还利用短信功能在考试时作弊,这对学生学习及品德塑造都产生了不利。此外,青少年使用手机还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专门研究情感心理的心理学家屈默认为,目前的智能手机不仅仅是一种通讯工具,也是一种功能超强的娱乐工具。但手机在校园大行其道,正好说明了有这样一种社会需求。
“所以,对于求知欲和好奇心都较重的中小学生而言,粗暴地禁止他们使用手机是非常不可取的,毕竟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能很好的满足学生对人际交往、信息传播、课余娱乐等方面的现实需求。学生使用手机和使用电脑的性质是一样的,他们必须要接触现代化的通讯工具,获取更多的信息,丰富他们的头脑,只是在使用时怎样去扬长避短,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配合。”屈默表示,通信运营商也可以提供一些专门供中小学生使用的通讯业务,这样也可以避免学生因为使用手机而受到负面影响。
记者观察
学生如何用手机重在监管引导
校园里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早已不容小觑。在各大中小学校门口,到处可见穿着校服的学生拿着手机低头玩得不亦乐乎。这些原本应该三两成群、谈天说地、绽放激情的少男少女,如今却成为人们所笑称的“低头党”。他们性格逐渐变得淡漠孤傲,却有着普遍的攀比心理。移动网络给人类文明带来飞速进步,但虚幻的游戏世界与海量更新的外界信息无时无刻不撩拨着未成年人那颗猎奇的心。在偌大的信息世界里,他们是否能够找到自己的成长方向?
大多数家长为孩子买手机,无非出于方便与孩子联系,方便孩子查阅资料,亦或还有一丝从众心理作祟。但不管是出于何种原因,家长都在向学校和老师增加教育负担。虽然学校是主要的教育主体,但学生的教育无论如何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对学生使用手机的默认或支持直接滋长学生对学校制度的反叛心理,这无疑是把学生推向更深的深渊。正如一些教育专家所言,与其“堵”,不如“疏”,关键是要有效监管和正确引导。
手机在校园的普及已经势不可挡,也固然不会因为某些弊端而戛然停止,或许,我们可否考虑专门针对学生开发“一切从简”的“学生机”?当然,这不是指市面上很多打着“学生机”招牌做噱头的手机,而是真正从价格、功能上有所调整和限制的手机。例如对某些网站或软件实行屏蔽或限制,简化功能的同时调低价格,这样既不给家长增加太多的经济负担,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网络世界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