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消费频道 > 消费新闻
有发票名牌包是A货?网售购物小票A货变身真品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9-24 11:19:31

名品只需40元可买全套“身份”

  最近中秋节,在浦口一家电器公司做管理工作的陈先生收到客户送的一个名牌包,和包一起的还有一张发票。不过,当他准备将这个包转送给一位女性朋友时,这位朋友检查了一下包告诉他,这个包是个A货(假货)。

  明明是有发票的,怎么会是A货呢?几经打听,陈先生得知,这个A货可能是网上买的,而那张仿真度更高的发票,也同样来自网上。

  在某购物网站上,输入“购物票”等关键字后,立即搜索到不少售卖这类奢侈品发票的网店,这些网店售卖国际众多奢侈品牌包包的发票、购物小票和手提袋,除了发票要20元之外,其余都只要10元。也就是说,你只要花费40元便可得到全套的“身份”。

  随后,记者随机进入一家网店,店主表示,只要记者提供购买者姓名、购买时间、金额、数量和产品序列号等信息,就可以根据客户量身定做各国文字、带有防伪水印的品牌小票和发票。他特意叮嘱记者:“和客服人员说清楚你要香港专柜,新加坡专柜还是法国专柜的小票,我们很专业的。”

  记者假装很“八卦”地问店主,一般都是什么人来买这种发票呢?店主表示,这些所谓的发票、购物小票和手提袋都是仿制的,而一般会购买这套名牌“身份”的人有的是卖包的商家,为了让消费者相信低价仿制的包确属正品,就从他的店里买“身份”,和包包一起卖给消费者。

  另外,有些人想送礼,又花不起正品的高价格,就买仿品再带上这套“身份”,让别人相信东西确属正品,“我是通过在国外的朋友拿到一批高仿真的印刷模板,绝对可以以假乱真。”

  高仿真小票也可量身定制

  记者发现,在网上售卖名品“身份”有很多,而且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高级,甚至可以量身定制。也就是说,买家只要提供购买者姓名、购买时间、地点、金额、数量和产品序列号等信息,他们就可以为该人量身定制带有各国文字及防伪水印的品牌小票和发票。如果不相信,还可以提供一个样本格式。

  一位卖家向记者保证,自己制作的小票绝对可以以假乱真,“我们这个是严格按照国外专柜的小票仿制的,绝对可以做到九成相像,一般人根本分辨不出来,真要识货的人都花得起钱,也不会贪便宜选择代购,这点你可以放心。”按照卖家发来的新加坡小票的样本和真实的小票做对比后,发现几乎是一模一样,除了店铺的地址电话、购买商品、价格等,还有专柜专用印章。

  对此,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出国的白领孔小姐说,她经常给同事们带包包和化妆品,感觉这些小票样本几乎能以假乱真,很难分辨。孔小姐说,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其实同类的产品,国外价格再低,也低不过国内专柜价的一半,加上代购商家不可能不挣钱,所以如果所售价格低于专柜价格的一半,那么买家就要考虑一下真假问题了。

  现在有很多人习惯在网上购物,连一些价格昂贵的奢侈品也不例外。不过,一些打着“代购”招牌的网店,虽然卖出的奢侈品票据齐全,包装完整,但却并不一定是正品。

  原来,最近网上竟然有人专门做起了卖各地名牌商品购物小票和手提袋的生意,最低价格只要10元,有的甚至还能“量身定制”。

  在网上可以买到的奢侈品发票。网络截图

  -新闻链接

  网购奢侈品,如何少上当?

  1.资深网络买家建议,除非您熟知每个品牌在每个国家专柜小票和发票的格式,否则不要依靠卖家提供的小票和发票辨别真假。

  2.可通过国际快递公司网站追踪代购货品的物流记录,不购买因称“有现货”而从中国内地发货的货品。但不排除当您购买奢侈品包袋时,商家将货品先运至国外,再邮寄给客户的可能。

  3.留心发票上产品序列号与包袋上序列号是否一致,但不排除某些高仿票据亦注重了细节的一致性。

  -名词解释

  什么叫A货

  A货就是精仿产品。同正品相比,做工和质量有一定区别,但是外观、材质和正品完全一样。比A货做工稍次的称为B货,更次的为C货。此外,还有观点认为,A货是同厂牌同批次但是有瑕疵的产品,因为用料做工同等,但是因为瑕疵,所以比正品价格低。业内对A货的定义是:未经过官方品牌授权,而进入一手市场直接流通和交易的货品,以及其他的全部假冒仿真类货品,可根据质量和做工,分为超A、4A、3A和普通A货。

来源: 金陵晚报  作者: 记者周飞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