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的参与调查者表示,“遇到或听说过教师收取贵重礼品或大额购物卡的事情”。
针对教育部近日出台的治理师德的规定,有48%的人表示“缺乏监督机制,老师是否收受无从得知”。
近日,教育部公布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禁行行为中,教师收受学生礼物已被列为明确禁止触碰的红线。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这条规定更加引人关注。为此,《法制日报》视点新闻部联合搜狐网进行了在线调查。
79%参与调查者
听说过教师收大额礼品
今年,一种可等同于现金使用的教师节礼品卡格外火爆,让即将来到的教师节“变味”——上海某知名连锁超市售卖教师节购物卡,被指变相提醒给老师送礼;就在该购物卡被紧急撤下没多久,打着“教师节”名义的虚拟购物卡在各大电商网站上公开售卖。
除了送购物卡,被当成教师节礼物送给老师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年轻女老师送高档化妆品、年纪大的老师则送保健品,甚至还有出手大方的家长在小升初的“关键时期”直接送按摩椅给班主任。
在此次调查中,79%的参与调查者表示,“遇到或听说过教师收取贵重礼品或大额购物卡的事情”。
“一场硬仗我都打下来了,不可能再让送点礼这种小事情成为女儿上学路上可能存在的阻碍。”在刚刚经历一场“入学”大战将女儿送进北京某区重点小学后,杨涛一脸疲惫地对《法制日报》记者说,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几乎动员了全家所有力量,“我们没花大钱。由于公办、民办教学资源的紧缺,有的家长要花费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才能给孩子解决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问题。孩子上学后,给老师送礼的那些小钱自然不在话下”。
作为即将公开征求意见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主要起草者,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姚金菊向《法制日报》记者表示,关于教师收受礼品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禁止收受的依据;二是禁止收受后监督的可行性。
“关于禁止收受的依据,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有义务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并规定教师有义务遵守规章制度;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在2008年重新修订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文规定,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第三,就是201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姚金菊说,《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就拟规定对“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的”的行为作出处理。
48%参与调查者
缺乏监督效果尚待观察
近年来,在关于教师师德问题的讨论中,并不只有过节收礼一项。一些因为师德所引发的问题,已经触及了法律的边缘甚至触犯了法律。有分析人士称,近年来一系列性侵学生、虐待幼童的热点事件,折射出极少数教师道德沦丧。
“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都规定了教师要关爱学生,但由于缺乏对师德的长期教育和引导,在很大程度上助长或者说不利于发现师德滑坡,以致很多事情都是事后发现。”姚金菊说。
针对教育部近日出台的关于禁止老师收受学生的礼品、有价证券之类贵重物品的规定,参与此次调查民众中有48%的人表示“持观望态度”,因为“缺乏监督机制,老师是否收受无从得知”。
姚金菊说,教育部对此公开表态,一方面是告诫教师不要收礼,另一方面实际上也是告诫家长和学生不要送。毕竟绝大多数教师并没有收受礼物的意愿,都是被动的,而且还是面对家长不好意思拒绝,怕伤害感情。所以,这条规定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拒绝的理由。
与此同时,9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要划出师德红线,制定国家层面对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理办法,要把师德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师德投诉、举报平台,将违反师德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
对此,在此次调查中,有近30%的受访者的评价为“将师德纳入教育评估体系,是对唯成绩论的纠偏,有积极作用”,但仍有超过70%的参与调查者认为,“一纸文件,效果如何待商榷”。
在姚金菊看来,师德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不同,是一种更为广泛意义的要求。“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一小部分教师违反师德的行为极大甚至完全影响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面对这一形势,教育部出台上述意见规定,就是试图通过禁行性行为的处理,尽早发现甚至对可能违反师德的行为起到一种警示作用,以避免违反师德行为的发生。”姚金菊说。
47%参与调查者
“不良教师”立即开除
在此次调查中,对于“如何加强师德建设”,47%的参与调查者选择了“严厉处罚违反师德的教师,一经发现,即开除出教师队伍”,40%的人认为应“建立完善的师德考核机制,制定实施细则,明确考核主体,最重要的是引入第三方监督”,还有13%的被调查者认为“师德是一个模糊概念”,所以希望“加强师德建设,首先要明确师德要求,制定标准”。
在姚金菊看来,加强师德建设实际上可以从教师资格取得、教师培训等多个方面进行。
“师德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表现都不同,解决方式也不相同。实际上,上述长效机制意见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既有惩戒,也有激励,正反两个方面;也强调教师、学生、家长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与社会的合力作用。”姚金菊说,教师职业道德并不是单纯的道德问题,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注意教师职业保障,从教师资格准入、考核、相应制度保障等方面都加以完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也认为:“在现代法治社会的语境下,任何社会道德,无论是职业道德,还是个人私德,如教育道德、教师道德,其根本的基础都是权利二字。惟其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才能呵护相应的道德,才会让无德者有德、有德者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