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网友发现火车票退票诀窍 改签两天后便宜车次再退票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9-05 09:09:57

  9月1日起,铁路总公司调整了火车票退票规则,将开车前24-48小时、24小时以内退票手续费由原来的票面价的5%,分别提升至10%和20%,对于长途退票乘客而言,意味损失加大。

  日前,网友“无艳煮”在网上晒出了其发现的“退票诀窍”,可以将一张票面价500多元火车票原本107.7元的退票费,降低到9.475元,只有票价的1.76%。

  网友发现退票“诀窍”

  退掉500多元车票手续费只要9元多

  “无艳煮”详细阐述了退票“诀窍”:以在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上订9月1日杭州东-北京南的二等座高铁票为例,票价538.5元。

  假设乘客当天临时有事不能成行,按照目前的退票政策,在开车前24小时内,应收取20%的手续费,也就是说要107.7元。“如果你急着去退了,那就损失了107.7元。”,“无艳煮”说。

  这时,可以登录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进入改签页面,选择将这张车票改签。改签的车次也有讲究——选择杭州-北京之间票价最便宜的车次的硬座票,K102次,票价189.5元。

  改签的车票日期,要选择当前时间往后推48小时,并在20天预售期之内的车票。改签成功后,系统提示将会退还差价349元。

  然后再进入退票页面,再将K102次硬座车票退掉,按照开车前48小时以上退票收取票面价5%手续费计算,将扣除9.475元。

  通过这种方法退票,“无艳煮”算出退票手续费只有票面价的1.76%,比5%还少。

  截至昨天下午4点,“无艳煮”帖子跟帖已经有200多条。网友大呼,“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有人大赞“高明”,有人发问,“售票窗口购买的车票也能用这样的方法退票吗?”还有人说,“嘘,不要宣扬,要是被铁路总公司知道了就没得退了……”

  “无艳煮”的“诀窍”是否可行?记者亲自测试了一下。

  昨天记者在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上购买了一张当天晚上杭州到海宁K8458次车票,票价12.5元,随后将其改签为9月7日晚上杭州到海宁的1470次,票价为10.5元,并退回2元差价。

  进入退票页面后,显示这张车票的性质为“改签票”,后面有一个“退票”按钮,点击进入确认页面,系统提示将收取5%的手续费(10.5元×5%=0.525元),但因为不足2元,以最低2元收取。

  成功退票,有邮件和短信提示,退回的8.5元将在15个工作日内退还至购票时所使用的银行卡中。

  那么到车站售票窗口改签过的车票还能退票吗?我拨打了铁路客服电话12306,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售票窗口改签过的车票也可以退票,“只要在开车之前退票,按照规定都是可以办理的”。

  记者实测方法可行

  铁路部门说窗口改签车票也能退

  “无艳煮”发现的“诀窍”可以说是钻了规则的漏洞,有网友有疑问,为什么改签后车票退票可以享受和直接退票一样的政策?

  一位法律界人士说,“改签”性质属于对运输合同的变更,《铁路旅客运输规程》规定,“在乘车的有效期限内以及合同终止前,旅客可以按照法定的程序变更合同。旅客不能按票面指定的日期、车次乘车时,在不延长客票有效期的前提下,可以办理一次提前或改晚乘车签证手续……”

  《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因此铁路运输企业予以改签系合同的变更且属有效变更,应受法律保护。

  此外,《合同法》第93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铁路运输企业对车票准予改签后,乘客与铁路运输企业之间签订的铁路旅客运输合同经过依法变更后,乘客与铁路运输企业之间约定的解除合同的条件并没有发生变更,因此原退款条款对铁路运输企业仍然具有约束力。

  铁路部门在解释施行阶梯次退票时说,多是旅客同时预订了不同时间和车次、席别的车票,等到临走才退掉多订的车票。这样增加了这类车票发售的难度,造成了铁路运力资源的浪费。今年暑运前期全国火车票日均退票量同比增长了50.4%。

  而改签之后再退票的行为,意味着有两张车票要“回炉”后再统筹分配,更加剧了运力资源的浪费现象,造成别人买不到票。

  改签后退票符合《合同法》

来源: 杭州网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