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30日曾以《白露到,竹竿何时摇》为题,报道了核桃种植大户吴春才的纠结,受到高温灾害影响,原本雷打不动的山核桃采收期肯定要推迟。本报佳友民情工作站记者邀请临安林业局的专家,多次到现场实地调查研究。
今天(2日),临安宣布全市山核桃开竿日统一在9月10日。推迟开竿,是为了保证果实成熟,提高山核桃品质,减轻因高温旱灾给山核桃树造成的次生损伤,有利于树势恢复。同时,经浙江省山核桃协会调研评估,今年山核桃收购价大致在每斤28元至30元之间,比去年降低2元每斤。
保果减损失
保果,就是保住农民今年的收入。
临安的山核桃种植面积47万亩,年平均产量过万吨,种植面积、产量、加工量均列全国之首,产值达7亿元,占产区人均收入的59.7%。
“今年山核桃总量减产过半已成定局,产区农户多数要靠山核桃的收入维持生计,受灾严重的区域甚至‘颗粒无收’。”临安林业局副局长唐明荣介绍,去年的产量是1.1万吨,按正常增量推测,产量应该在1.6万吨到1.8万吨之间。高温干旱之后,专家初步估计将减产至5000吨左右。
考虑到灾后距离采收期比较短,气温较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截掉干枯的枝条,保护不当容易造成水分蒸发,不仅损失了枝条上的果实,还给山核桃树带来不利影响。
专家还注意到,由于山核桃树所在位置的土壤以及干旱时浇灌条件的不同,遭受的旱情也有很大不同,果实成熟时间,随之也产生变化。
经过科学判断,灾后最重要的就是给山核桃树补充营养。武村村的村支书洪柏林最先开始指导大家给山核桃树施肥。他是位老行家,经营着一家山核桃加工厂。他还指导大家采用山核桃专用肥,薄施多次,使果实饱满,含油量高。
“经过近期的科学管理,果实的变化非常快,开始判断开竿时间至少推迟5天,现在看只需要推迟3天,也就是本月10日就可以采收了。从产量上来看,比此前预估的要乐观,估计采收7000吨。”唐明荣坦言,果实的饱满度还是有一些影响。
2009年,“临安山核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达到16.19亿元。降低价格也是为了保住“临安山核桃”品牌的美誉度。
保树谋长远
保树,则是为了保住农户来年的收入。
8月中下旬以来,几场大雨降下,许多山核桃树慢慢“苏醒”。一些被晒干的山核桃树又发出了嫩芽,极少数还开了花。
“这是好征兆,至少我们村9000多亩的山核桃树基本保住了。但是,大约20%受灾严重的山核桃树,明后年挂果的希望基本破灭。”洪柏林说。
对于受灾严重、树叶干枯的山核桃,在采摘之后要根据受灾程度进行截杆、删枝、修剪。
“截杆的时候,要看树皮鲜活度,找准合适的截口位置,强度截杆促萌一定要用塑料薄膜在截口上包扎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已经退休的老专家王安国说。
浙江农林大学的山核桃专家黄坚钦教授介绍,从这次旱灾看,在同等条件下,严格实施生态化经营的区域,受灾程度比没有实施生态化经营的区域要轻,说明生态化经营对于减轻旱灾影响是有效的。
种植大户黄世伟最近一段时间就在忙活生态种植的事。“播种紫云英、野油菜、黑麦草等可以作为有机肥。到11月,还可以种植紫穗槐、胡枝子、茶叶等灌木,遏制水土流失。”黄世伟说。
“我们要把受灾的危机转变为契机,实施密度调控技术措施,根据位置、健康状况、树龄等因素综合考虑和确定保留数,一般每亩保留10棵到20棵最好,要形成密度合理、树干矮化、冠型良好的林相结构。”唐明荣说,实现生态化经营能最大限度抵御旱灾。
由此,临安决定将山核桃生态化经营的面积,在现有8万亩的基础上,到2020年力争扩大到2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