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后高温时期茶农还是不得闲 专家献计减灾“四连招”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9-02 09:32:40

  高温过了,西湖西面一带的村民都开始行动起来,双峰村召集村民开了个会,教大家如何补救。第一步就是修剪坏死的枝叶,为新芽腾出生长空间。幸运的是,绝大部分茶树并没有被高温伤到“筋骨”,几场雨过后,新芽很快冒了出来。

  茶农修剪掉枯黄的树枝,露出白色的内里,枯黄的茶叶还没完全脱落,嫩芽已经迫不及待地在生长。这让茶农们松了口气,尽管对明年的春茶产量还是会有影响,但还不至于无法补救。茶农王师傅自己估计,可能会减产20%。

  往年的9月,并不需要给茶树施肥。但是,由于今年前段时间的连日高温,让村委主任王乃国有些担心,茶树的营养会跟不上。乘着刚下过雨,土壤比较湿润,王乃国往树根下撒肥料,盼着明年的春茶别减产太多。

  8月初,67岁的赵宝舫去遂昌玩,走之前下了场雨,她心想,真是老天眷顾啊,可以安心出游了。结果,五天后回来,茶树经历了好几天的40℃高温,蔫了,她心疼坏了。第二天凌晨3点,就起床挑水浇茶树。

  “宝宝,你去挑点泥土盖在茶树根下,明年就不用怕太阳晒了。”赵宝舫告诉记者,这个办法是满觉陇90多岁的老村委主任教她的。

  天气略有闷热,赵宝舫的衬衣被汗水湿透,白头发和黑头发也被汗水打湿粘在一块儿。一桶泥土约40斤,挑一担就是80斤,赵宝舫走在田地里,也是有些摇摇晃晃,脚底沾满了杂草和黄土,但是想到明年,茶树不怕晒,她就很有干劲,“你说我身体好,没病,能吃能干活,为什么不高兴呢!”

  除草, 50多岁的李大姐选择了用手拔,她说,家里的田不多,锄头锄草,少点农药更健康一些。

  气温回落了,人的感觉舒服了,虫子也多了起来,尤其是30℃左右的气温,很适合虫子的生长。王乃国顺手抓住了2条虫子,下一步,他就要开始除虫了。

  两行茶树之间的过道上,积满了被晒干枯死的茶叶,一脚踩上去,发出清脆的碎裂声。枯死的茶叶,经历了几次雨水之后,会慢慢腐烂,化作养料滋养茶树,长出嫩芽。

  一个半月的高温,终于定格在回忆中。

  连续一个多月的高温干旱天气,使西湖街道范围2500多亩茶园不同程度受灾,其中,重度晒伤的占了茶园总面积的10%左右。天气逐渐转凉,记者再次走入路边山间的茶园,茶农脸上已经看不到之前的焦虑和疲惫,茶园边曾经干涸的溪流又恢复了往日的“叮咚”声。不过,现在松口气为时尚早,茶园里还是一片忙碌。与之前忙着给茶树“补水”不同的是,现在的茶农们正马不停蹄地进行灾后生产补救。

  茶村里的几乎大部分茶户都收到了一份西湖街道发放的《高温旱害茶园减灾和恢复技术措施》挂图,指导茶农正确进行灾后自救。西湖街道党政办副主任娄献木说,他们邀请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出谋划策,针对景区龙井茶树受损情况,研究出了高温旱害茶园减灾与恢复措施“四连招”。

  第一招是科学修剪。在高温干旱缓解后,对重度受害的茶园进行适度修剪,剪去枯死枝条使茶树重发新枝,尽快恢复茶树长势。据了解,虽然这次的高温殃及到了众多茶树,不过,大部分受灾的茶树都已经抽出了新芽,说明它们彻底活过来了。等到九、十月份,茶树的新芽就可以长到15~20厘米,这时就可以打顶了,让更多的新茶芽抽出来。

  第二招是加强培肥管理。在茶树恢复生长、新芽萌发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帮助茶树恢复长势。等天凉到20℃左右,早晚温差5℃,茶树长势正旺,这时候,培肥管理、开沟深施肥都得跟上。

  第三招是留养秋茶。简单说,就是所有受旱灾的茶园到了秋季都不能再修剪了,这些茶芽都要留着恢复元气,复壮树冠。等到秋末茶树停止生长后,再对茶芽还嫩绿的茶树进行一次打顶或轻修剪。

  第四招叫做未雨绸缪。据悉,西湖街道打算在3-5年内修建完成一批大型的蓄水池及灌溉管网,并且已经在《景区茶园改造提升工程书》中正式提上议程。

来源: 杭州网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