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美编森特笑虎画
6岁男孩小金迎来了人生第一次跨越——他上小学了。开学第一周,小金显得不太适应,每天早上上学都像是“生离死别”,哭着喊着不去上学,好不容易到了学校,又哭着要回家或者回幼儿园。最近一周,记者采访发现,类似的小朋友还有不少,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是孩子学习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专家建议,要想实现幼升小的平稳过渡,需要幼儿园、小学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家长,在这个特殊的过渡时期,要学会放手和“断奶”。
看现象
每天上学犹如“生离死别”
最近几天,一年级新生小金由于还不适应小学生活,每天上学都像是“生离死别”,早上离开家时,怎么说都不肯走,好不容易到了学校,他又是在校门内哭,妈妈在校门外哭。
到了中午吃饭时间,一些家长按捺不住内心的担忧,硬是“混”进学校,在教室门前探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教室里的孩子。不小心看见门外的妈妈,一个小姑娘“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妈妈见状也忍不住哭了。还有一个小男孩直接冲出教室,哭着抱住奶奶的身体,死活不让她走,最后经过老师的劝说,这才安静下来。据老师介绍,由于不适应新环境,还有的新生哭着要找妈妈,萌态百出。
奶奶每天给孙子送水果
在文林小学门口,刘奶奶隔着大门把一袋葡萄递给学校内的孙子小阳。小阳是文林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对于刘奶奶一家来说,小阳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上小学前,很多时间都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上小学后,在家的时间相比以前,少了很多多。
学校恢复供应午餐后,小阳开始在学校吃饭。“除了周末,中午都不在家吃饭了,特别不适应,总感觉小孩不在家里就空空的。”刘奶奶说,因为担心孙子在学校吃午餐不适应,每天中午都会带着一袋水果或是零食来给孙子解馋。“每天中午见他一下,心里才踏实”。
一有空就溜到学校看孩子
“虽然知道这是孩子的成长所必需的,但孩子永远都是孩子,总有操不完的心。”韩女士的小孩也上一年级,中午她经常一有时间就溜到学校来,或是打电话给孩子的班主任了解情况。
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许多一年级新生的家长,虽然学校已经恢复供餐了,仍然不辞辛苦坚持把孩子接回家吃午饭。“孩子刚上小学,不在家吃午饭感觉很不适应。”胡女士说,从幼儿园到小学总要有个适应期,孩子要适应,家长也要适应。所以虽然也可以在学校吃午餐,但还是想把孩子接回家一段时间。记者采访中粗略统计了一下,仅是文林小学,每天接孩子回家吃饭的新生家长就有30多位。
说经验
及时调整孩子作息时间
伊伊是盘龙区金实小学一年级新生,按照妈妈的话说,刚开学两个星期,还处于兴奋期。因为当上了班里的小组长和监时班长,“她发现了一些和幼儿园不一样的东西,所以还挺高兴的。”伊伊妈妈说,伊伊上了小学之后,她发现孩子中午不睡午觉,睡眠不够,所以把作息时间调早一点。
“伊伊班上也有经常哭的,我在学校门口还见过拉着妈妈不进校门的。”和伊伊的顺利过渡相比,伊伊班上有些小孩却并没有那么顺利。伊伊妈妈告诉记者,女儿上小学之前,她就对孩子的小学学习生活有了很多的了解,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提建议
专家:幼小衔接不能“一刀切”
对于幼小衔接的问题,民革云南省委副主委、我省著名儿童心理教育专家朱燕坦言,在我国幼儿园研究小学衔接研究得多,但小学研究幼儿园衔接的却很少,几乎可以说是个断层。她认为,幼小衔接如何过渡好是个双向过程,需要幼儿园和小学互相配合,双向研究。“在德国,幼小衔接研究得很好的情况下,也有30%的孩子不能适应小学生活,我们国家的比例可能更大。”
朱燕建议,在幼小衔接的过渡阶段,老师不能“一刀切”。临近孩子上学前两个月,幼儿园老师可以专门对孩子的作息时间,从上课时间,对孩子的要求,独立倾听老师的旨意等方面来训练孩子。进入小学后,小学老师也应该多研究孩子的学习特点。“在刚开始的一个月,上课时候还是应当考虑孩子的思维特点和年龄特点,在课程中穿插一些游戏,从教学方式,教学语言,教学内容都应该跟幼儿园要接近些,让孩子有个平稳过渡。”
家长:要学会放手
“把孩子送到小学里,虽然不能像幼儿园一样,老师照顾得非常周到。但是至少学校让孩子在学校里吃午饭,也帮家长解决了中午的后顾之忧。”在幼小衔接的过渡阶段,家长要“放手”,让孩子养成自理的生活能力。“如果加餐的需要,可以让孩子早晨就带着去。中途去看孩子,会扰乱孩子的学习秩序,还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依赖。”
家长张女士建议,孩子刚刚上小学时,家长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既不能“陪太子读书”,也不能放任孩子边学边玩,更不能让孩子玩完之后再来学习。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收拾书包、削铅笔,独立整理学习用具,听老师的话,然后解决问题。
“人际关系没有建立好,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一定障碍。”,孩子进入小学后要重新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比较胆怯。家长杨先生建议,要注意培养孩子自信的人格特征和意志品质,让孩子不要害怕失败,在校多跟同学、老师交流,回家多和家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