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旅游频道 > 旅游新闻
深厚的川菜功底 感受成都繁荣的饮食文化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8-28 08:05:14

 

  串串小吃下午茶

  钵钵鸡·金满堂

  成都人喝茶,但没有那种经典的西式糕点下午茶(烂李子最近开的西式烘焙工作室,或许会带来新风潮),他们的下午茶点,我想大抵就是那些活色生香的街头小吃。所以有一天我们在下午三点吃谢记美味肥肠鸡冷锅串串时,当地的朋友笑称是在吃下午茶。肥肠鸡和冷锅串串是谢记美味的主打,我们忽略了串串,直接点了一锅肥肠鸡(见封面),浸在红油里的肥肠撒了白芝麻,卖相委实诱人,看起来也像是另一种版本的钵钵鸡。肥肠够肥厚,但料理得干净,吃口嫩还有嚼头,肥肠比鸡更讨人喜欢,四个人点小份的话大概是要打架的。我觉得开餐厅如果独沽一味,潜心钻研,其实也也会是很不错的生意吧。

  至于钵钵鸡和冷锅串串,这是两种相似却又相异的民间小吃,钵钵鸡原本是乐山小吃,据说真正被发扬光大则是在成都,传统的吃法是将鸡的各个部位用竹签串好烫熟放冷,吃的时候以陶钵盛麻辣红油鸡汤,将串着熟食的竹签浸在钵里,像吃麻辣烫一样取食。而冷锅串串则是挑选好串着生食的竹签,交由店员去集中烫熟了之后再上桌,一种冷锅串串是没有浸在汤汁里的,另一种则像钵钵鸡一样上桌。最后都是数竹签结账(或按重量算钱),故买单的时候叫“数签签”。

  钵钵鸡推荐玉林北巷的金满堂,玉林据说正是钵钵鸡的兴起之地。现在的钵钵鸡早已不是主要吃和鸡有关的各个部位,而是将各种食材都纳入了进来。当地朋友推荐金满堂钵钵鸡的主要原因,是食材之新鲜干净不过夜,这也是此类小吃至为重要的地方,另一方面,涮串串的汤汁,以及最后盛在钵(现在多改为不锈钢盆)里上桌的,必得是鸡汤、芝麻、红油等调配而成,才算好吃,这也是金满堂味道的保证。

  冷锅串串东边的康二姐和西边的瓜串串(全名叫作瓜串串大酒店,这个名字用四川话说有点瓜兮兮的)正好代表了冷锅串串的两种风味和形态。康二姐门面很小,走进去却别有洞天,楼下楼上都有座位,像在打游击,后面的露天院子突然门庭开阔,让人眼前一亮,夏天坐在这里吃串串纳凉倒是很好。康二姐的冷锅串串上桌时是没有浸在汤汁里,蘸碟给了两种,一种是花生粉、黄豆面与椒盐混拌的干碟,另一种是蒜蓉、麻油、花椒油混合的油碟。牛肉串串是康二姐家的抢手货,而香麻则是其整体口感的风味,据我们猜测应该是在上桌之前淋了一层花椒油。这种味道对于嗜花椒的人来说,真是会着迷。瓜串串则是另外一种情形,上桌时刚烫好的串串是浸在汤汁盆中的,蘸碟也是干碟和油碟两种皆有,汤很香,所以其实完全用不上蘸碟。瓜串串的卖相也更好,单串的量相对来说要大一些,康二姐的串串更像是那种味道劲道的零嘴。另外,瓜串串所有的操作都是开放式的,在路口就可以看见整桶正在翻滚熬煮的鸡汤,服务员握着大把串串在另外的大铁桶里涮熟,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他们最近大概已经搬到了附近的金房苑东路55号。

  五点钟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煎熬的上班时间,而好吃的成都人已经在街边、院坝上吃起了串串,热门的几家店总是一位难求,晚一点很多东西就沽清了,所以成都人的晚饭时间,几乎是从五点钟就开始了。串串本来是小吃,作为下午茶,或者说像是西班牙人餐前的Tapas,其实对成都人来说,再加上一碗米饭或者面条、一个小炒,就可以当作一顿正餐。而他们的下午茶,可能是甘记肥肠粉的一碗红味肥肠粉加冒节子、红糖锅魁,或者是小谭豆花的冰醉加绍子(应为臊子)豆花面,牛王庙怪味面、姜蹄花,抑或何姐卤菜冒菜……

  日常面食花样多

  蹄花汤·姜蹄花

  老店甘记肥肠的粉软汤香,不过肥肠切得太小块,且不够肥,倒是加的冒节子(打了结的小肠)很好吃,咬下去一口汁水,建议配个牛肉锅盔,才会吃得尽兴,老板娘推荐的红糖味我很喜欢。小谭豆花我们是去吃早餐的,冰醉豆花吃到所有人都点赞,这种加了醪糟冰过的豆花(早上吃的时候还不够冰),非常适合盛夏午后。好筋道面食的人对他家的甜水面情有独钟,而我更爱绍子豆花面,韭菜叶子面煮得很软(所以服务员过来两次叫我们不要拍照了赶紧吃),虽然黏乎乎的,拌也拌不匀的感觉,但调汁香浓异常,再加上粉粉的浓厚口感,算是此趟在成都吃过最好吃的面食之一。一并推荐小谭家的红糖香粽,白粽子蘸红糖吃,粽子糯米不是很软糯的那种口感,带一点嚼头,而红糖实在太香醇,与粽子水乳交融。

  另一家好吃的面,是在牛市口的家常味。附近曾是成都小吃扎堆的牛王庙,拆迁后大多关掉或流散到别处,家常味蛮隐市的,招牌是杂酱面,特别定制的面条是成都少见到的比较粗的棍面(所以看起来有点像甜水面),吃口紧实,嚼感很好,点睛之笔是那杂酱,用奇香来形容也不为过,而每碗面必加的肉绍子(其实应该是臊子),是用一口搪瓷钵盛着放在收银台旁,像是一个看家宝,用肥瘦肉加豆豉炒的干绍子,相当精细,然后有自己取用的洗澡泡菜(头天做,过一夜第二天吃的泡菜)加熟油辣椒拌一拌,这几样东西就组成了一个绝好的味觉团队,让人吃得心旷神怡。

  说到面,也去了口碑极佳的书院西街牛王庙怪味面,怪味之“怪”,据说是因为用了多种不同味型的食料放在一起调制而成,我个人觉得味道一般,相反倒更喜欢他们家的海味面,即是用海鲜干货吊的汤,清口吃面,胜在汤汁鲜甜,不太像是四川人会喜欢的那种口味,算是店中特色。荞面也是四川面食中蛮常见的,推荐青石桥的王婆荞面,牛肉荞面的臊子香辣味道丰富,而口感与在日本吃的荞面比,这里的荞面是明显偏软的,建议加一点保宁醋,味道会更好。我个人更推荐凉荞。既然到了王婆荞面,就不妨再点一份叶儿粑、冻糕这样的小吃尝尝。

  面食的确是四川人生活中的重要部分,除了面条粉条,包子馒头、抄手水饺都是日常饮食里的基本款。此趟没有去老字号的龙抄手、钟水饺,唯一试的一家饺子店,还是在一个小区里没有招牌的家庭式作坊(二环路东四段134号里面),窗口就写着“水饺”二字(老板姓叶,大家称呼为叶姐水饺)。三四张桌子,夫妻店,更像个自己家的私房菜馆,只不过主营是水饺。坐在餐厅一角包水饺的叶姐据说以前在钟水饺工作多年,所以手艺自然是承袭了老字号的精髓。饺子是净肉馅,皮不是很薄,所以吃口是比较实的,做的时候两端不封口,煮好端上来馅却完好地锁在里面,吃起来面皮还有嚼劲,没有过软,全赖在厨房间煮水饺的先生一丝不苟,我见到他煮一锅水饺是要加水多次,胜算在心的淡定。准备再试一份酸辣味,叶姐并不建议,解释说以前是只卖传统红油味,后来加了麻辣与酸辣,只是因为熟客偶尔换换口味,但真心不推荐。好吧。这里的水饺其实很多是被家庭外卖打包走了。

  成都的美食完全是以川菜为中心进行发展演变,当地资深的好吃嘴三小水说,这也是成都美食尴尬的地方,因为外面的菜系完全进不来,不用说西餐日料,连八大菜系的其他类型,都很难在成都找到,所以要吃到其他类型的菜,就必须走出四川。但是另一方面,以她的观察,成都的美食,又有某种自我的繁荣,让生活在这里的人能一直变着法子吃东西。我觉得这就是成都饮食厉害的一点,它并没有因为自我体系的坚固而变得单一。成都吸收和消化的,是四川、重庆其他地方川菜的特点,因此可以自成一个丰富的体系,人们总是在寻求着一种更为多样的饮食内容,但都是基于川味的,这应该说是川人的生活智慧。

  

来源: 外滩画报 作者: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