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帖的家长表态
愿望是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
论坛网友“wwm”的孩子今年9月就要上小学了,这几天她心情忐忑:一问人家的孩子,好多都上过了幼小衔接课程。上小学就这样了,那以后上初中,高中还了得,都不用放假休息,天天读书得了。看到这两天出台的“减负十项规定”,她也有很多话想说:“这减负规定有多少用?教育体制能不能早点改革,改革得有效一些。”
大多数家长认为,不留书面作业的决定有些不切实际。书面的可以改成口头的,口头的又可以在第二天到校听说读写检查。所以这个决定很有可能导致家长的辅导工作增加,孩子减负效果不明显。
有一位家长说,小学生入学时,平均识字500个,多的人达2000个字,已经有四年级的识字量了。学校在叫“减负”,家长在花钱培训,只怕自己孩子落后。这个矛盾又该怎么办。
当然,也有家长认为“减负十项新规”是一种正能量。网友“我要吃草”说,国家出台这些政策的初衷是为了给孩子减负,减负不可能一蹴而就,肯定有个过程,需要一步步来。
杭州小学校长说有些规定要“落地”
不布置书面作业可以但要讲究课堂效率
不留书面作业能不能实现?
一位老师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减负十条新规中,除了不留书面作业这项,其余我们都提前做到了,尤其是体育锻炼一小时是肯定有的。问题是,现在家长认为,孩子考试考得好,是负担重得来的,是美好的童年为代价换来的。考试考得差,是我们老师没教好,没高质量。”这位老师也很烦恼。
面对教育部这次出台的“减负十项新规”,胜利小学校长张浩强说,规定可以有,但要面对实际落地。“新规的实质是为了减负,应该寻求更有效的减负方式,就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小学一至五年级都不留书面作业,我认为有点过了。”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杭州的小学校长都在寻找“减负”之下的对策,都有来自上上下下的压力。张浩强说,杭州小学的减负工作,可以说是走在教育部的前头。从去年省厅出台相关政策后,许多学校就开始反思,如何更有效地为学生减负。到目前为止,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课堂效率,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有效思考、个性表达”,因为无论如何减负,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对孩子的质量标准没有降低,学校必须回到课堂效率这个根本问题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