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浙江新闻
宁杭、杭甬高铁开通 长三角城市群深度"一体化"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7-02 08:33:38

     经过4年多的建设,7月1日,南京至杭州(宁杭)、杭州至宁波(杭甬)的高铁正式开通。至此,长三角地区一小时高铁网络基本形成,主要城市正式跨入“同城时代”。

  上午8点20分,距开车还有40分钟,候车室里就已聚集了500多名乘客。准备乘首发车到杭州出差的南京市民姚先生说,“就盼着这条铁路早日修成,过去往来南京杭州,一趟要3个多小时,如今宁杭高铁开通,既省时间,又节成本。”

  宁杭、杭甬高铁设计时速350公里,初期运营时速300公里。根据运营方案,杭州东站至南京南站间最快运行时间70分钟,杭州东站至宁波东站间最快运行时间53分钟,南京南站至宁波东站间最快运行时间2小时18分钟,上海虹桥站至宁波东站间最快运行时间100分钟,均比原来缩短近一半时间。

  长三角是中国最重要的区域经济圈之一。今年一季度,长三角16城市当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877亿元,相当于同期中国GDP的17.56%。

  不过在7月1日前,南北方向的经济重镇杭州、南京、宁波之间的普通铁路客运,需要向东绕个弯,经上海才能到达。

  宁杭、杭甬高铁的开通,这些城市实现了面对面的“交流”。至此沪宁、沪杭、宁杭、杭甬构成了长三角完善的高铁网络,形成了这个区域内主要城市一小时高铁交通圈、经济圈、生活圈。

  一位经常出差的南京商务人士对这两条高铁的开通十分激动。“对我们来说,时间就是钱,这车上省下的时间,能带来很多其他效益。而且以后出差基本上当天来回,可以多陪陪家人。”

  有分析人士计算,按照宁杭高铁单向年运输8000万人来算,一年之中,这条线路可为在中国经济最发达区域活动的1.6亿人,共计节约超过2.4亿小时的旅途耗费时间,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难以估量。

  除直接的时间效益之外,长三角同城带来更多经济上的变化。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浙江省德清县铁路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杨煜明,对于宁杭高铁在德清县设站很激动,“现在从德清到杭州只要10多分钟,就是平时饭后到楼下散一个步的时间,等于让德清这个小县城融入了杭州。”列车时刻表显示,德清到杭州东30多公里行驶里程,票价16元。

  细观长三角整体版图不难发现,相对沪宁、沪杭线串起的苏南等“财富重镇”而言,最新开通的宁杭线连接的句容、长兴、德清等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宁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256公里,纵贯江苏、浙江两省,全线设南京南、江宁、句容西、溧水、瓦屋山、溧阳、宜兴、长兴、湖州、德清、杭州东11个车站。杭甬高铁设杭州东、杭州南(暂不办理客运业务)、绍兴北、上虞北、余姚北、庄桥和宁波7个车站。

  “宁杭高铁时代来临,将撬动长三角西部新的增长级”。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副教授邵晓莹认为,沪宁、沪杭线城市群齐头并进、宁杭线城市群停滞不前的“等腰三角形”格局将被沪宁、沪杭、宁杭线城市群三足鼎立的“等边金三角”格局取代。

  长三角洲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陈宏毅认为,长三角各城市间发展和交流的扁平化和匀质化趋势更加明显,主要中心城市之间的功能差别也会进一步缩小。

  同城化的硬件条件已经具备,这就更加突出软件改善的迫切。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说:“交通的同城化是浅层次的,社会的一体化才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这就涉及制度建设,譬如市民待遇、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和科教文卫资源的共享等等。”

  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的火车头,除辐射带动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外,还担负着拉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和连接环渤海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的重任。

  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卫东说,今后,北到山东,南到福建,西到安徽湖北,都将受惠于长三角明显的辐射效应和溢出效应,成为提振中国经济的新动力。

来源: 新华网浙江频道 作者: 记者 周竟 黄深钢 齐中熙 刘巍巍 秦华江 朱国亮 编辑: 单春盈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