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品市场作为主打市场的企业,今年遭遇了“滑铁卢”,“估计他们至少缩水了五成左右的销量,我们公司一直面向消费者终端,今年前5个月酥饼等产品反而同比增长两成以上。”“公司正月里的两个订单,货值就有1000多万元,接近去年全年的销量,今年全年茶叶销量肯定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出台后,我市部分农特产销售受到影响,但也有在困局中独树一帜的企业,走出一条农特产品经营倒逼之下的突围路径——
走出去,让消费者点头
“应该承认,其实大多消费者对农特产品有‘不知道’、‘不相信’两种心理,特别是市外省外的消费者。”市农特产商会会长、浙江易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卫平相告。“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厂商,这一问题更要解决好。”
6月18日,赴西北西安布点新市场之前,刘卫平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了“易北公司”的经营理念。他认为,经过多年的磨砺,“开化龙顶”这块大金字招牌之下,虽然有诸多小品牌,但总体质量已较为稳定,销售渠道已经打通,并拥有细分的客户市场,如果大家“厮杀”于已是较为成熟的但又相对有限的江浙沪市场,必然会两败俱伤以至于“渔翁得利”。
这样的案例并非没有,记者翻查有关资料获知,大约十年前,江西省景德镇德宇集团经过做大做强,在全国名茶评选中登上了“第一把交椅”,而浙江的某几大品牌茶叶博弈于北京市场,结果被德宇集团生产的“得雨”活茶,将我省某知名品牌从中南海与人民大会堂里置换了出来。
“走出去才有新天地。”易北公司该负责人分析,走出去难在哪?外地消费者“不知道”或者“不相信”你的产品。
点开微博上的照片,刘卫平介绍了他们的经营方式,从首都北京,到大西北乌鲁木齐,再到南方的广州,其营销网点以开放式、体验式为主。上月25日,乌市门店开张:300平方米的场所投资180多万元,让在新疆的喜好绿茶人士,有了一个“园地”。“而在北京的分公司我们做得更早一些,接下来,我们打算在西安设点。”
“如果经营者只会一味地向消费者说,我们的茶就是比某某茶好,只会让人心生疑问,甚至不相信;但是开化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摆在他们的面前时,是最有说服力的。”刘卫平介绍,上海世博会期间,易北公司以合作者身份进入福建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推出“红动中国”、“时尚中国”、“感恩中国”三大主题包装,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留住了他们的脚步,最多的一天里用掉20桶10公斤装的山泉水烧水泡茶。通过世博会这一平台,为此后的多个大中城市布点,打下了良好基础。“今年正月里,上海客商一口气下了两个订单,货价1000多万元。”
来自市商务局的统计,我市相关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纵深化,像“不老神”食品有限公司,截至今年5月,已经在省外新开直营店40家。全市已经有48家企业、400多种商品进入北京浙江名品中心衢州馆,大多为衢州农特产品,包括椪柑、胡柚、山茶油、山珍、蜂产品、“三头一掌”、竹炭等。
农特产品抢市场,就要认真面对“双不”课题,毕竟厂商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消费群体,依托衢州良好的生态优势,推出针对性很强的体验式、开放式消费方式,不失为一策。当然这需要在自身积累的基础上,准确地抓住推介我市农特产品的时机。“易北公司”借力上海世博会,更多企业借助北京名品中心等平台,值得困境中的企业学习借鉴。
“节货节”,让各方多赢
“我觉得,像前几天的端午节,以及中秋等传统佳节都可以办农特产商品展会。”浙江老树根油茶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红素在赶往上海的途中,不忘向记者陈述了这样一个观点。
这个启发来自5个月前的“年货节”。今年1月30日,由衢州市商务局和本报主办的首届年货节引爆衢城,5天时间里成交额超过800万元。半年时间快过,仍让参展企业津津乐道。它的意义在于:既架起了厂商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的平台,满足了群众过年所需的各种商品;又宣传了企业形象与品牌,让消费者近距离感受到了衢州农特产厂商的努力;同时还展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
一位业内人士坦陈:“这是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各方多赢的好事。”现在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都有3天的小长假,如果将一年一度的年货节办成“节货节”,既可以为本地农特产厂商提供一个新的销售商机,也能方便市民过节;更为利好的,小长假往往是外地市民集中来衢走亲访友、旅游的旺季,既给他们提供一个好去处,更可以宣传衢州、推介衢州。
“我们也参加了那次年货节,效果很好。”常山宝新果蔬菌有限公司董事长季宝新介绍,虽然首次年货节心理没有准备,营业额不过几万元钱,但是在这一崭新的“平台”上,公司展现了自己的形象,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这很有意义。”
“我们已经在筹划今年‘中秋民俗文化节暨金秋购物系列活动’。”6月24日,市商务局副局长徐九成相告。这方面,地处偏远的遂昌县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今年3月份以来,当地共举办了三次农人聚会,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广东、广西、台湾等地农人朋友以及微博达人,在遂昌采摘炒制茶叶、做清明馃、杀土猪、磨豆腐、做草鞋,微博转发阅读量超过100多万次,同时配合春茶节、土猪节,为他们的农特产销售拓宽了渠道,仅土猪肉就销出1万多公斤。
记者感言
既靠“市长”更靠市场,政府有关部门同样地也可以有所大为。农特产厂商期待“年货节”这样的平台,更期待“节货节”这样的创新。由此看来,抢占市场不仅仅是企业的天职,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广的平台与载体,从而实现厂商与消费者的经常化、节点化的对接,从而实现“双赢”以至“多赢”。
多样化,开发不一样的价值
浙江秀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周献中这回笑得很开心:从5亩地试种黄秋葵起步的他,如今不仅面积扩大了1500亩;还在黄秋葵鲜果品种的基础上,推出了高附加值的黄秋葵花茶,下一步他把目光放在黄秋葵胶囊产品上。
“我们已经在和省里科研院所合作,原计划今年年内开工建设黄秋葵胶囊项目,为了进一步完善提取工艺,使产品中有效成分达到国外产品的水平,估计要明年再上马了。”周献中介绍,目前国内市场上已经有加拿大生产的黄秋葵胶囊,一颗胶囊中的有效成分需要10公斤黄秋葵来提取,这款8粒装的产品市场价格卖到了350元/盒。更为利好的是,10公斤黄秋葵生产胶囊后,仍然可以开发糕点等下游后续产品。这一项目顺利达产后,“秀地科技”黄秋葵的种植面积将由目前的1500亩扩大到5000亩。
其实,周献中在开发黄秋葵花茶中,已经触摸到了一个空间巨大的新市场——黄秋葵鲜果价格为10元至29元/公斤,由于我市的种植季节与海南不同,海南的产品又占去鲜果的利润大头,端午节前后,我市本地产黄秋葵鲜果已经断档,来自海南岛的黄秋葵曾经一度卖到56元/公斤的高价。而“秀地科技”自己开发的黄秋葵花茶,最低的价格也在4000元/公斤,特级花茶更是高达9000元/公斤。
记者感言
俗话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具体到同一种农特产品如何抢占市场,也需要多样化的呈现给消费者,毕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农特产的消费,不可能停留在量的需要上,更会有精致、品质、精品等不同的需求。从黄秋葵鲜果到花茶、糕点,再到胶囊,是多样化呈现,更是厂商转型升级的结晶。
品质+渠道,迈开“双足”抢市场
抢市场关键靠什么?浙江德辉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蓝锦国的回答是品质与渠道,这家公司通过ISO等认证,提升品质、开发新品,已经把“德辉”酥饼做到年产值4000多万元。“从今年前5个月的情况来看,我们公司增长了20%以上。”
上月底,德辉公司又传喜讯,和另外两家企业一起通过诚信管理体系评价,成为我市首批获国家诚信管理体系证书的食品生产企业。
蓝锦国介绍,德辉公司几易厂址,但在改造与认证上,一直没有放松过,像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除了像易址时投入的改造费用之外,公司累计投入上百万元加以完善提升,从而保证了产品的品质。“这方面投入,值得!”
蓝锦国介绍,德辉公司一直以来把自己的销售重点放在超市、卖场里,“礼品市场最多的时候也仅占到公司总销售的一成左右。去年,礼品市场萎缩后,我们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
我市一家生态甲鱼养殖企业主坦言,去年下半年以来,生意大受影响,他们及时调整思路,通过农业部门的“每日一助”短信功能,将相关信息发送了全市农民信箱用户中,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里,产品销到了江山、常山、龙游等地。让企业主横生“抢市场还是渠道要好啊”之叹。
业内人士介绍,不少企业特别是农特产厂商,由于以往一直紧盯市长、局长、镇长这样的“大户”,把心思用在了搞好关系上,放松了品质的提升与追求,麻痹了“市场渠道为王”的意识,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六条禁令的出台,生意大受影响,短期内面对千差万别的消费群体,显得无从措手。“不过我们也发现,主打礼品市场的企业,现在也已经转型了。”
记者感言
市场竞争关键看什么?品质。品质决定企业的生或死,品质的提升影响着企业的明天以至未来,总之,品质决定一切。但是我们许多紧盯礼品市场的农特产厂商,会以过度包装与宣传,让人再度横生“不可信”、“不值得相信”的心理,“去礼品化”之后,面临生存困境,可谓教训深刻。同时,“酒香也怕巷子深”,在信息铺天盖地的21世纪里,如何选择好的销售渠道,同样值得关注,甚至需要花大力气去研究去开发。毕竟,这是抢市场这篇课题的题中之义,更是抢市场蓝图中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