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财经新闻
研究机构:石油垄断致消费者三年损失超万亿元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6-27 08:31:55

  6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6月22日零时起,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100元和95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提高0.07元和0.08元。

  据悉,此次油价上调是2013年内油价第三次涨价,也是新定价机制运行后的第二次上调,涨幅创新机制执行以来之最。

  “中国油品价格的上调基本都是由于国际原油市场价格走强带动,新定价机制也较之前更为灵活和及时反映原油价格的变动。”安邦咨询研究员陈哲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对石油

  需求猛增,也加剧了石油市场原本供需偏紧的程度。加之美元贬值,强化了油价上行的预期。然而,与石油需求旺盛相对的是,石油储备量有限,石油垄断也影响着中国石油

  资源的开发利用。

  “石油垄断体制导致了全社会的巨大效率损失。我们估算,2001年-2011年石油产业的福利损失高达34770亿元。”6月7日,在天则经济研究所举行的“中国原油与成品油市场放开的理论研究与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新闻发布会上,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盛洪表示,根据天则所的研究显示,2009年到2011年间,中国成品油垄断价格(税前)持续高于主要国家同品质成品油约31%,由此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达11980亿元。

  盛洪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只是改变了管制价格的方式,但油品的市场化改革核心还是在放开市场,形成竞争,市场自然形成价格。

  因此,方案认为,若是先从原油和成品油的市场放开入手,涉及面较小,比触动石油垄断企业上游,即采油和炼油阶段的既得利益,相对不那么刚性,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改革能够很快获得打破垄断的大部分好处,其中之一就是消除垄断高价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盛洪表示。

  “垄断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价格不够合理,但不是价格上调的绝对因素。油品市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市场供需平衡的进一步优化。”卓创资讯能源分析师朱春凯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油品市场最核心的在于原料,而原料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是市场首先需要改革的。即便国内原油的开采短期不能放开,但是中国进口原油应该有更为合理的政策保障,使得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其中。

  引入民间资本可谓老生常谈,动作一直不大。但近期,中石油西气东输选择与行外资本合作也备受关注。

  6月15日,中石油披露了一份对外投资公告,称公司将以西部管道的200亿元净资产作为出资,联合民营资本泰康资产以及国联基金,以5∶3∶2的出资比例组建中石油管道联合有限公司(简称合资公司)。“条件虽然苛刻,但也表明油气领域的垄断形势已稍有改观,预计未来在各方压力之下推进将有所加速。”陈哲表示,能源市场化改革的最终结果是提高能源消费成本,让需求方减少能耗、提高能效。预计后期在引导企业调整生产结构、多元化发展,引入行外企业进入等诸多领域的工作将加快推进。

  此外,方案还给出了改革时序,从今年放开500万吨以上炼油企业原油进口开始到取消成品油价格管制,逐步放开原油国内市场。

  对此,朱春凯认为,开放500万吨以上炼油企业原油进口的时机现在已经成熟,但是国家需要对进口的原油品质进行统一规定,防止将大量的重质、劣质油品进口到国内,以造成环境的污染。

  “目前市场化改革相对比较成功,防止了市场投机,且调整时间与幅度相对合理。但是中国油品市场没有实现更多的自由竞争,特别是在炼油、流通以及销售方面仍然存在着垄断现象。”朱春凯强调,只要有垄断存在,必然影响市场化的进程。因此仅仅是成品油价格迈向市场化,而国内油品的其他环节没有打破垄断,那油品市场就没有走到改革之路的终点。

来源: 东方财富网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