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衢州新闻
违法使用远光灯扣一分罚50元!交警两晚查了44辆车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1-28 15:26:44

  整治现场。

  远光灯一闪,大活人消失。市区道路滥用远光灯现象,再度激起网友们的集体“吐槽”,呼吁交警部门及时采取行动治理这一城市顽疾。

  1月26日与27日晚,柯城区交警大队全员出动,整治远光灯。现场,被拦的违法司机状态百出,而路过的市民纷纷拍手叫好。同时,一些顽疾引发关注。

  整治:半小时拦下30部车市民拍手

  1月26日晚,记者随同交警来到位于府东街与新桥街交叉路的卡点,见证整治行动。

  半小时30辆车被罚

  “你好,请问在市区行驶应该开什么灯?”7:10,一辆大众轿车亮着刺眼的远光灯被交警拦个正着,面对交警的提问,司机难为情地答道应该用近光灯,然后悄悄地将远光灯切换到了近光灯。不过为时已晚,他被扣一分并处以50元罚款,成为当晚行动中第一位被罚的司机。

  然而并不是每位司机都那么配合。一辆商务车被拦下后,司机就咄咄逼人地问道:“哪条法律规定不能用远光灯?”交警向他宣读《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后,司机又辩解自己不知道。这时交警反问他不知道交规又如何考得驾照后,司机语气一转,又说自己一直都是用近光灯的,今天是因为从龙游过来忘记关了。最后,司机极不情愿地接受了处罚。

  “这都要扣分,以后大家都别开车好了……”还有一位面包车车主对着交警发了一大通牢骚。

  1月26日晚整治的半小时内,交警就拦下了30辆违法使用远光灯的车辆。

  不少路过的市民看见这些平日在路上飞扬跋扈的“灯霸”得到整治,都叫起了好。“罚得好!像我这样的近视眼基本是闪光灯一打就‘瞎’了,过马路都不敢。今天我就给交警鼓鼓掌。”现场,市民郑女士拍起了手。

  标准欠缺交警查处难度大

  1月26日、27日,两次行动共查处了44辆违法使用远光灯的车辆。

  “为了防止某些违规司机在事后抵赖,我们在取证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一是把地点选在了高清电子摄像头下,可以全程记录;二是借鉴了外地的做法,用DV进行了拍摄并留档;三是处理每辆违规车辆都有两名以上的交警作证。”行动中,一位交警说。

  在本次行动中,记者发现交警实际处理起来难度不少。如许多开远光灯的司机远远地见到交警后就切换到近光灯,以至于DV来不及拍摄。许多新款车型的近光灯亮度甚至超过了其他车型的远光灯,这使鉴别也有难度。对于疑似车主改装的氙气灯,交警也很难当场认定是否原装。因为在《机动车登记规定》中,擅自改变机动车外形或技术参数的才无法通过年检。目前,尚没有任何对机动车灯光亮度极限值的规定,这也令交警头疼。

  -延伸阅读

  “处方”:“医”好司机观念才能根治顽疾

  经过一番调查,记者从违法用灯的司机口中得知,顽疾症结在于“观念”生了病。

  病症1.“反正交警不会查,就算查也查不到我。”

  病因:心存侥幸

  处方:柯城交警大队队长裴群富表示,春运期间,每天都安排好了交警在市区设卡执法,其中远光灯的违法使用将作为治理的重点,一律处以扣一分罚50元的处罚。

  病症2.“既然不能用,那车子为什么还装远光灯?”

  病因:法规不熟

  处方:裴群富表示,远光灯并不是不能用,而是要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夜间会车应在距相对方向来车150米以外改用近光灯,在窄路、窄桥与非机动车会车时不能使用远光灯。同时,机动车通过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时,不能使用远光灯。同方向行驶的后车与前车近距离行驶时,后车不得使用远光灯。只有在空旷的道路上,且无其他照明设备、对向无来车的情况下,才能使用远光灯。

  病症3.“别人远光灯刺我眼,我不开就吃亏了。”

  病因:意气用事和被迫用灯

  处方:“作为成年人,带着情绪开车是很不理智的。”拥有15年驾龄的颜师傅说,最初违法用灯的人不多,滥用现象正是司机间相互赌气造成的恶性循环,应该摒弃这种情绪。

  司机郑女士认为,还有一种情况是被迫用灯。因为对向车子如果用远光灯,而自己不用,则看不清旁边的人和物,所以只能用开远光灯“强强对抗”。 

来源: 衢州新闻网 作者: 见习记者 周洋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