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政务
十年“中国式撤点并校”,农村教育出路何在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3-01-04 10:36:30

  “十年撤点并校后,我国的小学生辍学率倒退回十年前?”2012年11月,这个数字引起全国关注。

  它来自于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教育部随即澄清,近年来城镇化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学者使用原有的辍学率计算方法,得出数据并不准确。但过度“撤点并校”的后遗症,已引起教育界忧思。本报2012年12月28日见报的《“中国式撤点并校”大凉山样本调查》,报道大凉山的农村教育格局已被完全改变。

  十年“中国式撤点并校”后,是否会走上恢复村小之路?我国农村的教育格局又该走向何方?对此,中国青年报记者继续深度探访。

  辍学之痛:“新的历史高峰期”

  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荔堡镇,张博老师发现,农村的学生越来越少了。

  荔堡镇共有18所小学,2000多名学生,“大约每年都会少50个孩子”。越来越多的孩子从村小流向中心小学,大都是因为农村父母的要求。

  这几年来,小规模的农村学校陆续消亡。今年秋天,荔堡镇一所村小的报名效果不理想,开学后家长看到学生太少,于是带自己的孩子转学,“顿时人走了个精光”。随后,这所学校就被撤掉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统计,2000年到2010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要消失4所农村学校。

  学者发现,这一速度,已经远超过了农村学生减少的速度。据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刘善槐研究,2000年至2005年学生数量的减少比例均小于4%,从2006年至今,这一比例已经小于3%。

  “但学校的减少幅度却没有随之缓和。”刘善槐说,从2000年开始,我国每年小学学校数量的减少比例均超过6%。

  刘善槐的话,一针见血。“在学龄人口的地理分布基本没变的前提下,只要学校减少的速度一直大于学生减少的速度,上学的距离持续增加,寄宿制学校建设未能及时跟上,辍学率剧增的临界点必然会出现。”

  据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河北省教育厅原巡视员韩清林调研,这个临界点出现在2008年。

  “从那一年开始,全国小学辍学率出现大幅度回升。”

  韩清林历数,1991年,全国小学辍学生303.23万人、辍学率24.77‰;此后辍学率逐年下降。到2000年,辍学生减少到62万人,辍学率降到4.58‰。但2008年辍学人数回升到63.25万人,2009年92.64万人,2010年82.83万人,2011年88.33万人,年辍学率分别为5.99‰、8.97‰、8.22‰、8.89‰,“与1997年至1999年的辍学水平大体相当”。

  我国小学辍学率有没有大幅度反弹?是否“回到十年前的水平”?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11月23日答记者问时表示,10多年来,小学生辍学率都没有高于1%的国家控制线,特别是近年来,小学五年巩固率一直比较稳定,“说明我国小学控辍保学的措施是成功的”。“但由于我国学生基数较大,辍学问题仍需得到长期关注。”

  在这其间,小学低年级成了辍学的主体。韩清林研究发现,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小学一到三年级的辍学率分别占辍学生总数的86.8%、73.7%和89.9%。“这成为了新一个历史高峰期。”

  “因为农村撤并的主要是村小和教学点,它们恰恰在交通最不便的地方,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影响是最大的。”刘善槐说,“低年级学生年龄小,他们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徒步上学,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路途中的安全隐患。一旦上学距离超出了一定的范围,而学校的宿舍建设与管理未能跟上,家长往往会让其辍学,直到其年龄能够承受该距离,才可能让其重新回到学校。”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