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曝光投诉台
百元掺假蚕丝被充斥市场 专家建议选择大品牌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25 09:13:38

  随着冬季气温的下降,人们对于蚕丝被的消费热情也随之高涨,据浙江省丝绸协会估计,国内一年蚕丝被的销量至少超过1000万条,而全国销量的25%以上都产自浙江。

  不过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揭露,记者深入蚕丝被产区浙江桐乡等地调查发现,网购的标称“100%蚕丝”实则仅含30%蚕丝。而上千元的“一等品”蚕丝被则存在短蚕丝冒充长蚕丝的现象,甚至掺杂着回用制品及其再加工纤维。

  网购蚕丝被

   与商场价格差10多倍

  “以前都是让家中老人买纯的蚕丝,自己手工翻的,但后来都是去商场买,这两年蚕丝被都是几千元一条,去年也在网上买过,价格要比商场便宜好几倍,但看到新闻,我心里也起了疑惑,到底真正的蚕丝被什么价格才合理?”在银行工作的吴女士提出的疑惑,也是很多人所关心的。

  记者昨日在淘宝网上搜索“蚕丝被”,看到被标注为100%蚕丝的蚕丝被价格从100多元到几千元不等,其中一家叫“淘宝家居商城”的网店出售的“罗莱”4斤100%纯蚕丝被(1.5×2米规格)只卖187元。而在另一家“品牌家纺直营店”相同品牌和规格的产品售价为1048元。然而记者发现,同样的规格在浙江万事利的专卖店中售价是2280元左右。

  这不禁让消费者困惑,一条蚕丝被的价格差别如此之大,究竟是什么造成的?

  7.5斤鲜茧

   才能产一斤丝绵原料

  “其实蚕丝被是丝绸产品的附产品,因为通常质量好的蚕茧是做成上好的缫丝,有黄斑的或者略有瑕疵的才被拿来做蚕丝被。”丝绸之路集团董事长凌兰芳告诉记者,但是即使是用来做蚕丝被的蚕茧,价格也不低。

  凌兰芳透露,今年上半年的蚕茧价格是18元/斤,下半年已经涨到22元—24元/斤,一般三斤鲜茧只能产一斤干茧,2.5斤干茧才能出一斤丝绵。按照22元一斤鲜茧的价格来计算,一斤丝棉原料的价格就已经在160元左右。

  “按照现在的原料成本,人工成本来计算,一条4斤的蚕丝被只卖100多元。夸张点说,就算填的是稻草也不够啊。”凌兰芳感叹道,全国蚕茧年产量大约在55万吨至75万吨之间,年产生丝大约9至10万吨。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年产蚕丝被已经接近2000万条,假定每条蚕丝被1.5公斤,需要3万吨蚕丝绵,也即需要20万吨鲜茧,加上10万吨生丝用茧量70万吨,总共需要90多万吨鲜茧,这在目前阶段无论如何不可能的。“因此,我以前也说过,如果中国一年卖2000万条蚕丝被,至少有一半是不靠谱的。”

  几百元的蚕丝被

   一定是假货吗?

  浙江省丝绸协会秘书长王伟向记者分析说,“现在优等的蚕丝被原料是170元—180元一斤,但也有相对便宜的下脚料,同样属于蛋白纤维,如果用短丝或者下脚料来做蚕丝被,也是有可能的,500元一条的蚕丝被也不能认定一定是假货,有些是混合蚕丝被,但按规定就不能标注100%蚕丝。国家对蚕丝被有相关的等级规定,用下脚料做的蚕丝被最多只能算合格品,而不能标注为一等品和优等品。一两百元的蚕丝被很有可能填充的是化纤成分。”

  鉴别真假蚕丝选品牌更靠谱

  消费者买被子,通常不可能回家把被子都拆开验货,所以辨别蚕丝被中是否是100%纯丝绵是有难度的。

  王伟建议消费者,鉴别真正的纯蚕丝有几种简单的方法,一是用火烧,如果是真正的蚕丝,点着后会很快熄灭,并且呈现粉末状,如果是化纤则会呈现颗粒状,并且气味会比较刺鼻。

  二是用手拉,优等丝绵长度国家规定在25公分以上,下脚料一般只能拉到3至5公分长,用手拉扯丝绵,如果容易断,像棉花一样呈块状,说明很可能下脚料或者是化纤。

  “当然,最靠谱的还是选择知名品牌,如果知名品牌被抽检出不合格的产品,其品牌形象定会受损,大品牌一般不会冒这个风险。”王伟说。

  至于目前假货太多的现象,王伟认为,“主要还是违法成本太低了,很多商贩放在柜台里的蚕丝被是真货,回头给客人发货则用假货替代,一旦被发现,顶多也是销毁或者罚款,比起售假的利润诱惑来说,惩罚力度还是偏低的。”

来源: 今日早报 作者: 徐秀雰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