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消费频道 > 消费新闻
中国奢侈品消费增速骤降 大品牌走起"亲民"路线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14 10:07:50

  管理咨询机构贝恩公司12月12日发布《2012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内地的奢侈品市场年增长率降至7%左右,同时,在香港消费的增速也减缓至10%左右。与此同时,面对即将到来的圣诞购物旺季,各大品牌的香港门店都已经开始打折,包括衣服鞋子手袋,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加入到了打折大军,这也让我们对一向傲慢的国际奢侈品走上“亲民路线”有了更多希望。

  中国奢侈品消费增速骤降

  据《中国证券报》13日报道,国际管理咨询机构贝恩公司12月12日发布《2012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欧元持续走低、境外游升温这两大因素的联合作用下,中国消费者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购买了全球约25%的奢侈品。

  可见,中国国内的奢侈品消费需求在世界范围内,仍具有比较强劲的消费能力。但同时,由于近几年国内奢侈品价格一涨再涨;国内民众前往港澳和其他国家购买的渠道愈发便利;以及奢侈品在华所售产品质量问题的屡屡曝光。

  国内奢侈品销售情况并不乐观,消费“外流”仍是大趋势。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奢侈品价格平均比中国香港市场高出45%,比美国市场高出51%,比法国市场高出72%。

  据《广州日报》近日消息,中国贸促委四川省委员会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品牌的垄断与不可替代性是某些产品价格虚高的原因。据肖慈方介绍,在进口食品方面国家的政策并未完全放宽,对食品进口商管制程度较高,相对来说也形成了垄断。此外,消费者的畸形消费心理也造成外国商品价格虚高。

  贝恩统计,2012年中国消费者在海外的奢侈品支出占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总支出的60%以上。而中国经济的放缓对消费者信心的影响也是造成中国奢侈品市场明显放缓的原因之一。

  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大陆奢侈品市场的复合年增速为27%,2011年上升到30%,但从去年第四季度起,增长开始减速,预计今年增速仅为7%。与此同时,中国香港的消费增长也放缓近20个百分点。在本年度个人奢侈品消费排名方面,美国以4710亿元(预测)高居榜首,日本、意大利、法国、中国大陆紧随其后。

  圣诞将至奢侈品低调打折

  虽然距离西方圣诞节还有段时间,但各大品牌折扣战陆续开始。《广州日报》13日报道称,各大品牌专柜门前已经贴上大大的“SALE”标记。刚刚从香港shopping回来的李小姐开心地告诉记者,很多品牌都已经开始打折,包括衣服鞋子手袋,越来越多的奢侈品也加入了打折大军。记者在广州各大商场走访时也发现,不少奢侈品品牌也悄然进入折扣季。

  奢侈品行业专家表示,事实上在传统的欧美零售市场,圣诞假日期间是传统折扣季的开始,“在以往的打折商品中,我们也会发现真正经典的款式是不会打折的。打折及折扣力度大的商品一般都是极具季节性和个性化,过完当季可能就不再流行了”。

  曾经不可一世坚持品牌价格理念的奢侈品,也开始尝试打出“亲民”招牌,却让人感到意外。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加入到折扣行列也跟整个市场的日趋成熟和完善相关,以前,中国奢侈品市场被少数几个品牌垄断,出境购物和网络代购的不便令国内消费者别无选择,企业也因此毫无打折动力。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品牌加入中国市场,零售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祥祺奢侈品研究中心专家王菲表示,面对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品牌商自然会用折扣来吸引消费者,选择特定款式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以带动其他产品的消费。“这种趋势是没办法改变的,是基于整个零售市场的完善”。

  除了国际奢侈品企业内部竞争带来的价格浮动外,去年我国在大陆境内开设的两家免税店也对其产生了一定影响。2011年3月24日,海南试点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实施细则正式出台,细则规定,凡年满18周岁乘飞机离开海南本岛但不离境的国内外旅客,均可持相应证件在免税店内进行购物。

  并且,自今年11月1日起财政部对海南离岛免税政策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特别将海南离岛旅客每人每次免税购物限额从原来的5000元人民币调整至8000元;免税商品品种也扩大至21种。分析指出,此次调整将将明显刺激海南免税市场规模增长并进一步刺激国内的消费需求,将中高端消费拉回国内。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 编辑: 李雯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