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企业都会遇到“招工难”,所以不少企业很早就开始准备了
小张是下沙一家服装厂的工人,老家在淳安,再过一个多月就要回家过年了。今年回家,小张还有一个额外的“重要任务”:那就是帮自己厂里物色几个员工带回去。
小张透露,“我们工厂有政策,老员工带进一个新员工,新员工干满一个月,老员工有500元的奖励,干满一年,老员工的奖励更高。”
拉来一个人奖励500元
下沙企业最近流行“拉人战”
小张所说的“工厂政策”,其实在下沙的很多企业都有。
老徐是杭州众飞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这两年,这样的现象,在下沙的工厂里很普通。
“特别是家居、服饰类的企业里,老员工带来的新员工,干满一年的,最高奖励超过三千元。入职后,满一个月,一般奖励500~600元。具体数字看企业的实力来定。”
巨星科技是一家生产手工具、电动工具的企业。虽然还没有到年底,但企业负责人事的刘经理,这段时间已经开始忙活起来了。
他告诉记者:通过自己职工进行“拉人战”,在下沙的各家企业都很流行。并且,今年还有提前的趋势。因为,今年有些行业不景气,其他地区的工厂订单少了,员工就流动到我们下沙来了。
“老乡带老乡,这样的情况在服装类企业里特别多。”刘经理说:“一般来说,工厂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外地的,他们回家过年最起码放假10天到半个月。今年,我们企业的订单不少。为了按时完工,企业在年前都会有一个小高峰。现在这段时间一直到一月份,是最忙的时候。也是用工需求比较大的时候。一般等过了2月1日,工人们就开始放假了。”
企业招人模式发生变化
劳务中介转做“定向挖人”业务
对于下沙企业的用工需求,在下沙劳务中介行业做了7、8年的老徐最有发言权了。如今下沙的用工情况,他的感触也最直接。
老徐说,过去,工人找工作都是通过劳务中介。工人们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往往需要主动缴报名费30~50元。正式入职前,工人们还要自己出大约70~100元左右的“入职体检”的费用。如今,这样的情况几乎已经没有了。
不止这样,中介公司的盈利模式也在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老徐透露:过去,我们的赢利点主要依靠企业支付的员工管理费,也就是劳务派遣的费用,如今这块业务只占到整个盈利的一半。“比如像我的公司,手上有10来家稳定合作的企业。我会派遣一定数量的职工到各家企业去工作,企业再支付我相关的员工管理费用。”
这两年,劳务中介的赢利点开始转方向了。除了原来的模式外,如今老徐的另一块主要业务着重于“定向挖角。”针对下沙,比较紧缺的工种,进行“挖人”。
老徐说,他跟他手下的20来个人,每天都穿梭在余杭、下沙、杭州市区的劳务市场。
“因为挖到一个紧缺工人的费用,最高的时候能在万元以上,是招一个普通工人的10倍。”老徐透露。
下沙用工缺口三万
目前主要集中在“一线”
据了解,目前开发区产业工人数量大约在10万人左右。尽管如此,还是存在着一定的用工缺口。主要集中在工业企业的一线操作工上。此外,像电工、数控、模具加工等技能工种也比较缺。
刘冬荣是开发区人事劳动保障局就业管理服务处的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年后的1~3月,是企业用工最紧张的时候。不过,很多企业未雨绸缪,早已经开始想办法留人了。”
刘冬荣说,“这两年,下沙这里的企业,工资收入提高了不少。此外,很多企业在用工形式也有变化。像‘富士康’过去都是采用劳务外包的派遣形式,如今已经转变成企业直接跟员工签劳动合同了。因此,吸引了很多其他地区的企业蓝领来下沙打工。”
刘冬荣透露,人劳局之前,曾经对区内90家工业企业进行过测算。预计年后,下沙当地企业蓝领职工的流动率大约在30%左右。
“根据区内重点企业用工动态监测系统,今年年度的用工缺口是三万多一点。不过,明年估计开发区的企业,不会大规模招工。因为就算企业有需求,也会根据经济形势,观望一段时间再来确定自己的招工数量。”刘冬荣说,“下沙的很多企业这两年都流行靠拉人战术。员工是企业宣传最好的途径之一,趁着回家过年的机会,让员工招一些自己的老乡、朋友来上班,不但节省成本,效果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