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银行动态
网售银行卡暗藏玄机 为诈骗逃税行贿等行为开方便之门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2-05 11:36:43

  核心提示

  一张普通借记卡200元到500元,开通网银需另加50元到100元——仅花10元钱就可在银行办理的借记卡,为何在网上高价出售?这些用他人真实身份信息开的真卡,会被用来干吗?

  你可能想不到,有人拿着这样的银行卡,进行诈骗、洗钱、行贿受贿、偷税漏税等非法活动,就像披上了“隐身衣”。记者调查发现,银行卡非法售卖充斥网络,已形成收购、开办、销售、使用灰色产业链。

  按照规定,银行卡仅限持卡人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和转借。然而,记者发现,极具私密性的银行卡却在网上热卖。

  网售银行卡确为真卡,随卡附送身份证与开户资料

  记者在网络搜索引擎上输入“销售银行卡”,显示的搜索结果有几十万条,其中大部分是专门出售银行卡的网站。这些银行卡是真的吗?

  为一探究竟,记者决定亲自购买一张银行卡。用淘宝支付约3天后,收到了一张银行卡、一张身份证和一份银行开户资料。随后,记者前往银行验卡,经验证,该卡确为真卡,且身份证上的姓名与开户人姓名一致,开户地为江苏省南京市。

  “普通借记卡400元一张,如需开通网银则要450元,还附送开户人身份证原件一份。”在一家名为“发发银行卡”的网站,客服人员介绍,“您还可以指定开户人的姓名、性别和开户地,但这种情况不能提供开户人身份证。”

  记者随机调查了十余家销售银行卡的网站后发现,各网站所销售的银行卡种类齐全,且明码标价,一张普通借记卡的价格一般在200元—500元,如需开通网银则需另加50元—100元。部分网站还可以根据客户要求,指定开户人姓名、性别和开户地。卡贩子们十分警觉,均称只能淘宝支付,拒绝当面交易。

  高价购卡有目的,洗钱、逃税、诈骗、行贿

  在银行办理一张借记卡仅需10元工本费甚至免费,而购买一张卡则要数百元。为何还有人愿出高价购买?这些银行卡有什么用?

  “网上买卖的银行卡为洗钱、诈骗、行贿受贿等犯罪活动开了方便之门。”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教师陈鹏飞表示,“由于开户人与使用人并非同一人,就算使用人用银行卡做了违法的事情,警方也很难通过开户信息找到使用人。”

  陈鹏飞说,假设一个人收受贿赂,若他把钱存在自己的账户上,检察院可能找上门,但如果存在用他人姓名开办的卡上,行贿和受贿双方均可实现“匿名”。此道理同样适用于洗钱和诈骗。

  偷税漏税是购买银行卡的又一用途。

  在暗访中,多名卡贩子告诉记者,每个月都有很多中小企业主购买银行卡,这些人想通过多开账户的方式,将原本一个账户的钱分到几个账户,以达到偷税漏税的目的。

  此外,网店店主也是购买银行卡的一大主力军。一名卡贩子说:“新开一家网店往往需要开多个账户来炒作信用,因此很多店主都会在开店初期购买大量的银行卡。”

  办卡信息可来自丢失证件,闲置银行卡莫出售

  一些专家表示,银行卡非法买卖不但会滋长灰色暴利,也为一些经济犯罪、职务犯罪打开了方便之门。要想剪断银行卡非法买卖利益链,需公安机关、银行、用户合力。

  卡贩子说,他们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获得银行卡:从持卡人手中收购其闲置不用的银行卡;购买遗失或被盗的个人信息及身份证件,然后去办理银行卡倒卖;通过在银行的“内部关系”,满足客户“指定开户人”等特殊要求。

  陈鹏飞建议,公安机关可根据网站上留下的联系方式顺藤摸瓜,切断销售渠道。

  西南政法大学王安白教授表示,银行方面需加强管理,肃清内部“蛀虫”,还要完善银行卡办理的审核,不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用户也要做好自我保护,不要贪图小便宜出售自己闲置的银行卡,一旦被用作犯罪活动,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法律风险。”王安白说。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