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3.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消费频道 > 大家来说吧
双11狂欢引发思考 以利润换市场透支行业前景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1-26 14:35:22

  “双11”电商促销战已经落下帷幕,仅从数据上看,各电商可谓“硕果累累”。天猫、淘宝销售额达191亿元,而各电商销售总额或将突破300亿元!“双11”商家与消费者的狂欢也是近年来我国电商发展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8062亿元,超过去年全年网购市场交易额。

  但是,这些“天文数字”背后有着一个疲惫的影子——利润。以“奸”闻名的商家似乎弃暗投明了,明知打价格战是赔本生意却还勇往直前。此外,电商的线上线下服务并没有相应跟上,消费者投诉有增无减。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类似于“双11”的促销活动将扭曲整个电商行业的成长之路。长此以往,电商行业前景堪忧。

  疯狂的“双11”

  如今,80后、90后成为网购的主力军,而以“光棍节”自嘲似乎也成为年轻一代的时尚,这成为了各大电商强势切入的一个契机,将“光棍节”变成了疯狂的“购物节”。一旦市场效应影响扩大,各商家也顺水推舟,无论什么商品在“双11”期间都纷纷加入促销的行列,这也注定了“双11”期间,各电商生意必当“红火”。

  同期销售额翻翻是今年“双11”各电商的普遍现象。天猫“双11”当日销售额达132亿元,是去年同期33.6亿元的近4倍;当当网称“双11”销售额超1亿元,是去年同期近3倍增长;苏宁易购也称销售金额同比增长超过20倍;国美网上商城称销售增幅是去年同期的十几倍,比“8·15”促销增加2倍多,用户访问比日常增长5倍多。这些惊人的增长数字都在说明,“双11”促销和购物正渐渐成为商家和消费者的时尚,同时电商也正在迅猛成长。

  从参加的B2C来看,从2009年淘宝唱独角戏到如今的大大小小电商多元混战的局面,B2C的成长速度是可喜的。京东、当当等都是在中国比较让用户放心的电商,也是发展较快的。另外,一些传统商家也逐步涉足电子商务。西单商城是首家试水B2C的传统行业百货品牌,而苏宁、国美等传统卖场也开始涉足B2C领域,与京东、淘宝形成新一轮竞争。

  狂热背后的问题

  各商家在疯狂的“双11”期间虽然营业额数据光鲜亮丽,其实也并非事事顺心。一系列问题随着订单的暴涨浮出水面,给消费者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商家自身也要扛着巨大压力。

  首先,订单暴涨对网络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在“双11”促销期间,各大B2C网站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拥堵。同时,各大银行的网银系统也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据悉,在促销刚开始的时候,网友甚至连登自己的帐号都困难。其次,线下服务跟不上“疯狂”的步伐。快递爆仓是其中最为严重的现象,消费者一般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到商品。再次,电子商务行业规则面临考验。此次“双11”大促中商品“临阵下架”、特价商品“躲猫猫”、先提价后降价等不规范的促销行为比比皆是。

  如此促销必将带来各方面的负面影响。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在网购过程中体验不流畅,买不到称心如意的商品,甚至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受到了侵害。从商家角度出发,由于促销降利,只能“赔钱赚吆喝”了。

  冷静下来的反思

  “双11”促销对电商行业的发展影响值得深思。一个行业健康、良性地发展不仅能造福于商,还能造福于消费者。业界专家也普遍认为,“双11”促销正好映射出整个电商行业的“病态”。

  当前B2C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发展模式还不够成熟。在这种“稚嫩”的背景下,商家大搞促销活动或将成为电商发展的“绊脚石”。

  对于大多数电商来说,目前的生存逻辑是,盈利水平远比不上用户量、交易规模重要。但是,“双11”低价促销策略不断冲击价格体系,利润被无限压缩,对品牌商将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中小商家无法享受到“双11”的好处,或在竞争中被拖垮;激发了消费者非理性消费,强化了中国消费者单一维度“唯价格”是从的购买习惯。一旦消费者习惯了低价促销的模式,整个电商行业的生存环境将陷入恶性循环,行业将走向不健康的发展之路。

  先前,不少业内人士纷纷预测电商行业在未来或将超越传统商业。尚且不提电商是否会超越传统商业,电商的发展则是有目共睹的。而在这条发展之路上,营业额只不过是华丽的“外衣”,有一个健康的发展模式才是现阶段整个电商行业最需要的。(陈勋涛)

来源: 通信信息报 作者: 编辑: 巫婧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