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北街上,几十年如一日做木桶的沈木匠已经80多岁
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走过广济桥
塘栖镇,位于杭州市区以北20公里,苏、沪、嘉、湖的水路要津,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镇域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自古以来就是杭州的水上门户。塘栖本来只是个小渔村,直到元末张士诚拓宽了官塘运河以后,人们沿塘而栖,小镇才初现雏形。明代弘治年间,广济桥的构筑使镇区两岸连成一片,逐渐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集镇。光绪《塘栖志》记载:“迨元以后,河开矣,桥筑矣,市聚矣。”又说:“塘栖官道所由,风帆梭织,其自杭而往者,至此少休;自嘉秀而来者,亦至此而泊宿,水陆辐辏,商家鳞集,临河两岸,市肆萃焉。”塘栖古镇曾为明、清江南十大古镇之首,但如今只保留了水北街一段,和周庄、乌镇等江南古镇相比,已颇显冷清。
运河货船不再经过广济桥
“我们塘栖码头,乌镇、周庄什么的是比不上的。”镇上的居民曾青冠坐在广济桥边,说起自己生活的地方,有一种天然的骄傲,“当年乌镇弄古镇的时候,还是从我们这里运走的石板呢。”如今,旅游爱好者知道了周庄、西塘、同里等等,但知道塘栖的并不多。
本来,塘栖只是一个默默的小渔村,渔民们在此晒网散居。但这一带到底是富庶的江南,周边有临平镇的丝、麻,笕桥镇的药材,瓶窑的陶磁、竹木……临平所在的上塘河水位不稳定,瓶窑、安溪所在的苕溪水量取决于上游山洪,笕桥镇等地所在的河道都不适合大规模水上运输,唯独“河宽二十丈”、处于大运河主航道上的塘栖才具备这个条件。
“这里到处都是水塘,一个墩一个墩把水都连接起来,所以叫做塘栖。”。曾青冠认为这是“塘栖”的由来。桥梁把水和生活联络了起来,镇上的广济桥是京杭古运河上现存唯一的七孔桥,又称“通济桥”,建于1489年,由于年久失修,加上运输流量过大,时常有船只撞击桥墩,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998年对运河塘栖段进行了改道,如今京杭运河上的货船不再经过广济桥。”桥身上已经长出蓬蓬的青草,冬天水少且浑,桥墩几乎全部裸露出来,镇水兽也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运河里不走货船了,但广济桥依然是重要的往来通道。这座桥也曾经是分界点,桥南属于杭州,桥北属于德清。水北一块巨大的乾隆御碑,之前人们都认为是杭州和德清的界碑,重见天日后,才发现记录的是浙江一带的富庶。碑文上说,乾隆南巡,考察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纳皇粮情况,查得苏、皖两省积欠额巨,而浙省未予拖欠,为表彰浙省,皇帝大笔一挥,免浙省地丁钱粮三十万两。塘栖人说起这段旧事也颇为骄傲——“鱼米之乡、天下粮仓说的就是这里”。
现在广济桥南北两岸都属于杭州市余杭区,镇上的居民大多住在运河南边。桥南有郭璞井,井水水位总是比运河水位高几尺,据说“井水不犯河水”这个成语就是源自这里。
“塘栖的概念已经不存在了”如今保留下来的江南古镇风貌遗迹部分指的是运河北岸的水北街。
如果塘栖古镇还在,就能看到镇上的街面全都是沿河而建,落在屋檐里头,这就是“过街楼”。为方便水路客商们休息,沿河的一面建有一长溜美人靠,塘栖人把它们称为“米床”,因为当年塘栖街上处处是米行,这沿河的长椅平时是行人歇脚之处,米行进出货时便成了收米卖米的场所。桥上也都十分讲究地搭有桥棚,使得来往的行人雨天淋不到雨水,晴天晒不到日头。丰子恺写过:“塘栖是一个镇,其特色是家家门前建着凉棚,不怕天雨。有一句话,叫做‘塘栖镇上落雨,淋勿着’。‘淋’与‘轮’发音相似,所以凡事轮不着,就说‘塘栖镇上落雨’。”
据说塘栖镇的廊檐街之多,在江南水乡中找不出第二个。“跑过三关六码头,不及塘栖的廊檐头。”当年跑码头的谢金元听过这句话,但他又觉得“塘栖的概念已经不存在了”,很多来的游客,“拍拍桥,拍拍几栋老房子就走了,一点都不真实”。
水北街沿岸乾隆御碑附近,本来准备做一个博物馆,现代的格局,地下有博物馆,地表上种植各种农作物,变成一个百草园,让游客能够停下来,也可能会是一个亲子游产品,例如教给孩子水稻和韭菜的区别。土地和肥力已经准备好了,但是这个思路又被否决,工程被搁置。
不真实的还有犹如黑夜城堡的弄堂。塘栖号称有“七十二条半弄”。曾青冠介绍说,旧时塘栖的弄堂大都依附在过街楼之中,有许多弄堂和住宅融为一体,成了暗无天日的“囥(kàng)煞弄堂”,本地话说是“把东西都藏起来”的意思,形成了塘栖弄堂的一个鲜明特色。这些弄堂大多集中广济桥南的市新街、东小河、西小河、北小河一带,这里曾经是繁华的商业中心。住宅均建在街市后面,十分隐蔽。住宅外面一律筑以风火墙,既防火又防贼。每户深院的房屋均分为若干进,庭院深深。
人们习惯在深宅的一侧建一条狭长的小弄,每一进房屋均有一扇侧门与之相通。这些弄堂一般均被称作“避弄”,但也有人称它为“陪弄”,寓意是“陪客人进出的弄堂”。喜欢研究民俗的蒋遇生曾在塘栖镇住过多年:“半条的由来,是说一条弄堂很少有人走,弄堂幽深狭窄,里面又多蝙蝠,时间一久,弄堂的一头差不多快堵塞了,于是便有了半条弄之称。小时候,白天经过弄堂,也觉得阴森,总害怕门后面伸出一只手来——这里适合鬼故事发生。”
现在镇上保留下来的弄堂只有三条,也是连接商品市场和社区住户的秘密通道。放学回家的孩子们给这些弄堂带来一抹明快的色调。杭州市运河集团则想把这些弄堂以及后面可能已经荒芜的宅院打造成特色旅游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