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8.26.3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消费频道 > 消费调查
首批早熟东北新米登陆杭城 商家吆喝百元一斤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2-10-11 10:01:11

   国庆出门旅游,看到南方田野里一片片金黄的水稻,对米饭比较讲究的杭州市民小刘琢磨着,今年的东北新米应该要上市了吧。

  据了解,今年的秋粮生产“九连增”基本已成定局,新米近期已陆续上市。近日,记者走访了杭城超市和农贸市场的米铺发现,市面上新米还没有大批量上市。不过,已经有市民吃到了首批早熟的东北五常新米。从价格行情来看,今年新米价格更趋层次化。普通新米三四元一斤,而抢先上市的高端五常新米,一斤售价高达百元。

  首批早熟五常新米抢先上市

  “这新米吃起来香甜软绵,感觉水分很足,不用下饭菜,都可以吃两碗!”前两天,小刘在西湖边一家餐厅里尝到了今年最早上市的东北新米,对它是赞不绝口。

  别小看这一碗米饭,背后却大有来头。原来小刘吃到的新米,是来自浙企福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东北五常的水稻种植基地。

  “三天前这些大米还在稻田里,收割加工好后马上空运到杭州。这是最新鲜的五常大米了。”福地农业副总经理徐永熙介绍,这批“关东禾丰”五常大米是由该公司在五常民乐朝鲜族乡种植基地生产的稻花香二号水稻品种加工而成。同时空运到杭的还有福地农业的明星产品五常稻花香糙米。这批大米,比其他东北大米早半个多月上市。

  记者了解到,这批新米的“身价”可不菲,一斤五常大米售价100元。徐永熙称,福地农业生产高端大米,价格自然要高一些。“我们的五常大米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口感香糯,关键还是新鲜。”

  为了让消费者每天都能吃到新鲜的大米,福地农业推出的糙米产品还配有家用精米机,消费者在家中可按照自己的口味现场打磨糙米。据了解,目前五常新米只是小批量小范围上市。

  三块多一斤的湖北新米“露脸”杭城

  没能尝到五常新米的消费者也不用急,杭州一些米铺也可寻着其他地方新米的身影。

  记者在屏风街农贸市场“放心粮油进市场”摊位看到,摊位上摆放着四五种大米,东北稻花香大米4.4元一斤,湖北新米3.3元一斤,江苏大米2.2元一斤,消费者可以选择散装称重购买,也可以选择整袋购买。据摊位老板介绍,现阶段,湖北新米卖得最好。“因为是新米,所以买的人很多,有的顾客一开始会称一些回去尝尝,觉得好吃就会整袋购买了。”

  交谈间一位回头客点名要买湖北新米。“之前买过一次,我觉得还蛮好吃的。”

  在世纪联华和平店,记者看到湖北京山的“农华香米”,生产日期为9月18日,是今年的新米,售价3.4元一斤。销售员称,最近上市的新米主要来自湖北一带,东北新米要下个月才会上柜。

  华润万家超市的大米采购员表示,最近超市正忙着通过供应商联系,采购东北和苏北的新米,预计下月开售。

  米铺老板告诉记者,杭州人最爱吃东北大米,不过现在新米还没成批上市,想吃东北新米还得再等上几天。

  秋粮“九连增”价格不会涨

  “近期随着新米的陆续上市,米价在总体平稳中呈小幅波动,国内粮食生产‘九连增’已基本成定局,粮食供应有充足保证,新米价格逐渐走低,但含水量较高。陈米含水量低质量较好,价格基本平稳。”

  记者从杭州市物价局获悉,今年中秋及国庆节期间大米市场成交量有所减少,但10月上旬粮食销售总体上保持平稳,日均成交大米在1345吨左右,与9月份的日均成交量(1349吨)基本持平,粮食批发市场购销两旺。

  新米上市有没有影响大米市场价格行情?监测数据显示,昨日杭州市粮油批发市场里的江苏、安徽和东北大米批发价(每公斤,下同)分别为4.32元、4.24元、4.9元,与9月25日价格相比江苏、东北大米保持平稳,安徽大米上涨了0.5%,粮食批发价格基本稳定。

  从零售环节看粮食价格也基本保持平稳。杭州市区农贸市场销售的江苏、安徽和东北大米当期平均零售价分别为5.08元、4.68元、5.74元,与基期价格相比东北大米上涨0.4%、江苏大米持平、安徽大米下跌了1.7%。

  物价部门分析,今年的秋粮生产“九连增”基本已成定局,新米已陆续上市,随着新米的大量上市,年内大米价格明显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但受种粮成本提高以及每年国家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影响,稻谷价格的底部被抬高,粮食价格稳中上涨也是必然趋势,年内大米价格将呈现在高位基本平稳小幅波动的走势。

来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胡晓 高丽莎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