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邮站,是设在行政村里“邮政服务站”的简称。常山县33万人口有7万在外务工,大山深处多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过去,山高路远,沟深坡陡,在家的人办事十分不便,现在,村邮站不仅要送信、送报纸、送包裹等,更为山民提供了各种便民惠民服务。
小小村邮站,民生大驿站。2011年12月30日,衢州首个村邮站在新桥乡塘头村成立。到今年6月底,常山342个行政村要基本建有“村邮站”,实现“村村通”。近日本报“民生观察团”一行前往一探究竟。
考察团名片
杨忠群:常山县老龄办副主任
姜作林:常山县新桥乡前山村村民
姜双英:常山县人大代表、新桥幼儿园老师
傅三良:常山县政协委员、新桥乡高山蔬菜种植大户
一分钟办完一天事
从县城出发,驱车1个多小时到达常山县最偏远的新桥乡塘头村。
村邮站设在村邮员徐水林家中。20来平方米的房间,被3米多长的柜台一分为二,外面靠墙椅子上,坐着等办业务的村民。
65岁的王土根在看徐水林操作电脑。他说,前几天他在杭州打工的儿子来电话,让他去杭州玩,今天他是来买车票的。仅仅1分钟,徐水林敲打键盘,轻点鼠标,车票就从打印机里吐了出来。
以前进城买票,从集镇坐中巴车到县城要近2个小时,而且一天只有6班车,来回一趟要花一整天。村邮站开到了村里,帮了大忙,王土根说。
“小额取款,除了邮政储蓄,还支持其他银行不?”傅三良种了10多亩高山蔬菜,经营基地用钱的地方多,新桥没有银行网点,取钱一直让他很头疼,所以他对“小额取款”很感兴趣。
“能。”排在王土根后面的段金华抢着说,他正要取出存在信用社里的钱,买年货。徐志慧补充说:“我们事先也做过调查,农民存钱大多都在信用联社,所以在村邮站,用信用社的卡也能取钱,而且不收手续费。”这个答复让傅三良很高兴,当即把这个消息编成短信,群发给了其他种植大户。
“60岁以上老人的养老金,用的也是信用社的账户,这样也省去了老人们的取钱烦恼。”县老龄办副主任杨忠群说。
考察团了解到村邮站除了送报、送信等业务外,还提供手机充值、电话及水电缴费、订购车票及飞机票、小额取款等多项服务,别看是些小事,但都办到老百姓的心坎里,很受欢迎。除了塘头村,周边前山、西岭岗、东岭等村也有村民赶来办事,他们走时也都会问上一句:“村邮站什么时候建到我们村?”
省心省事还要省钱
充话费、取钱、拿包裹……整个上午,徐水林几乎一刻都没有闲下来。
“考虑这么周到,服务又好,那你们是怎么收费的呢?”一直没有说话的姜双英趁着业务空隙,向徐水林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归根结底,村邮站最大目的还是便民,省心省事还要省钱。”
“像手机充值、代买车票等扩展服务都是免费的,寄信、寄包裹的收费按照统一标准,和其他地方收费一样。”徐水林回答。
说话间,徐水林还打印出村邮站的主要收费项目和标准,分发给考察团成员。从清单上可以看出,收费项目主要集中在邮寄、快递等常规业务上。
“那你们运行经费从哪里来?”杨忠群不依不饶,接着就问了起来。徐志慧解释说,村邮站本来就是民生项目,建设和运行维护县财政都会分担一部分经费,而像手机充值、代买车票等业务,邮政部门和相关的运营商、车站达成了协议,从他们那里获取一定代办费用,不会增加农民的负担。
“现在村邮站刚成立,随着服务项目的丰富,相关的收费也一定要把好关,不能让农民额外多花钱。”考察团一行人都十分精明,马上又追问,半年时间,村邮站要在全县342个村实现全覆盖,对于常山来说,是笔不小的投入,建设会不会打折扣?
徐志慧笑着说,村邮站建设由县政府统筹协调,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条件好的,村邮站直接进驻,条件不允许的,就建在村邮员家里。
“老百姓是省了钱,相对应的服务可不能打折扣啊。”考察团众人都说开了,村邮站要为群众大开免费方便之门,同时也要探索用科学的市场化方法解决运行经费,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只有更好地生存下去,才能更好地惠民。”
打造综合服务平台
考察团在为村邮站的服务感到满意的同时,纷纷提出村邮站刚成立,服务还要根据农民需求,做进一步的完善和拓展。
“常山有近6000名‘空巢’老人,我发现,前来办事的有很多子女在外打工的老人,设立村邮站就是为了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杨忠群想让村邮站能再加大对老年人的服务力度,站里设施多考虑老年人的需要。像老人腿脚不便,希望能给村邮站设个热线电话,来个“电话预约,上门服务”。
几位考察团成员也表示赞同,农村情况特殊,村邮员其实并不需要8小时在站里上班,最好将他们的联系方式公开,需要办事时打个电话,人赶过去就行,这相当于24小时服务,更好更方便。
对于这个建议,徐志慧当即就表示,可以把村邮站的电话印发给大家。“把我的手机号码也印上去。”一旁的徐水林也表示支持。
“发达地区专门为农村居民设计的银行卡取现服务,开通了POS终端刷卡取现业务,我们村邮站也可以推广,这样可以为在外务工的村民返乡或者外地客商到山区做各种生意提供方便。”姜作林建议说。
“村邮站建设方案里有农资配送这一考虑,这个要尽快实施。”傅三良三句不离他的蔬菜基地,他说,山区搞农业生产,种子、肥料等农资都需要到县城去买,平添了成本,像进城买肥料,光雇拖拉机的运费一趟就要360元,而一年至少也得去拉三、四趟,而在整个新桥乡,像他这样的高山蔬菜种植大户就有几十户,如果村邮站可以农资配送,可真帮了大忙。
“我在村邮站系统里,看到有一网页链接,是他们在淘宝上建的商铺,叫‘浙江邮政常山土特产专递’,专门为农民卖土特产。”
在幼儿园当老师的姜双英喜欢网购。她建议,既然这些农产品有了相同的销售渠道,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把大家联合起来,统一做个品牌,统一管理经营,像新桥番薯干质量本来就很好,如果设计一下包装,做成节日礼品,价钱完全能翻好几倍。最后,她还打趣地说,指不定还能把我们的“民生驿站”建设成为“富民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