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9号)下午,在小陈溺亡处,还有两个学生在游泳
昨日(29号)中午,四川来榕打工的老陈夫妇,无力地坐在乌龙江边。他们怎么也想不到,27日下午,8岁的儿子小陈出门玩耍竟成永别。当天下午,小陈跟几个玩伴在乌龙江边下水,此后一直未归。
但直至前日晚,当天一起下水的一个孩子的家长,才告知老陈夫妇实情:小陈溺水了,几个孩子没把他救上来,在场两个年纪最大、读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将小陈的衣服埋在江边沙滩里,威胁其他孩子不许说出实情,并谎称当天下午没见过小陈。
全城寻爱子一天后闻噩耗
老陈夫妇从四川到福州打工多年,他们的长子20多岁,在福州打工,8岁幼子就是小陈,现在仓山区三山文物学校读二年级。一家人租住在仓山区高宅村一处民房。陈女士说,23日放暑假后,小陈就一直在家里玩,27日中午,她准备去上班,小陈就说要出门玩,“他放假都和邻居几个小孩一起玩,我也没多想。”
但至当天晚饭时,小陈仍未回来,夫妇俩出门找孩子,但在全福州找了一天一夜都没找到。几个和小陈一同玩耍的孩子,也都说当天下午没和小陈在一起。
直至前日晚,当天小陈一个玩伴的家长告诉老陈夫妇,“你孩子当天去闽江游泳,溺水了。”夫妇两人忙找到这个孩子,想问个清楚,这时他们才知道实情:当天下午共有6个孩子一起到乌龙江边玩,其中最大读小学三年级,最小的是说出实情的这个孩子,才上幼儿园;戏水时,小陈溺水,几个孩子本想施救,但没成功,年纪最大的两个孩子,就将小陈的衣服埋在沙滩里,还威胁其他孩子不许告诉家长,否则就打他们。警方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情况。
昨日寻到死者现场还有孩子游泳
昨天一早,老陈一家就到乌龙江边寻找小陈,警方也派出搜救艇帮忙。下午1点,搜救艇在江面上发现一具浮尸,正是小陈。老陈夫妇两人见状,悲痛欲绝。据陈家亲属说,小陈平时学习成绩很不错,在家也很乖,没想到竟发生这如此悲剧。
记者在事发水域附近看到,闽江下游管理处立有一块警示牌,称“闽江水深流急、切勿下河游泳”。但就在不远处的江面上,还有两个孩子正在游泳,记者上前劝阻,“水流湍急,这里很危险,快起来。”可两个孩子并未听劝,反而转身游向远处。
目前,事故具体原因警方还在调查。同时警方也提示,父母和学校应该教导孩子,不要在没有大人看管的情况下靠近池塘、水库、江河溪流、水井等。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家长往往忙于工作,疏于管理孩子,更应加强安全教育。
□快刀短评
如能安全地玩孩子们怎会去水边?
N传之
暑期又至,悲剧再现。有人说,孩子们玩心甚重,又年少无知,缺乏对溺水危险的认知;有人说,家长们管教疏松,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并不到位;还有人说,学校的安全教育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耳提面命、三令五申,效果并不如意。
事实证明,孩子爱玩的天性难以改变,家长、学校的教育很多时候也成了孩子们的耳边风,对于防溺亡,或许我们应当从“疏”而非“禁”的角度出发?
这起悲剧正是多数学生溺亡事件的典型:大多数溺亡的孩子,出自外来务工家庭,且事发于父母上班之时。他们的父母忙于生计,而学校的监护又在暑假时缺失。暑假本就是属于孩子们玩乐放松的时间,如有一处安全的游乐场所,如有一项寓教于乐的公益活动,如有一个乐于付出的志愿团队……许多悲剧或许都能避免。
我想,大力打造宜居环境的政府部门,能否多投入一些力量,在城乡接合部等区域打造更多的社区公园,让孩子们有地儿玩;有人力、有物力的教育培训机构,能否回馈社会,组织更多公益性质的夏令营活动,让孩子们有东西可玩;忙于暑期给自己“镀金”的在校大学生们,能否匀一些时间参加志愿者活动,让孩子们有人陪着玩。
当孩子们忙着安全地玩,谁又会想再去危险的水边闹腾呢?
□延伸阅读
预防孩子溺水要教育孩子做到“六不”
警方提醒,预防孩子溺水,家长要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其中尤其要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应避免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
孩子如游泳时遇到溺水,不要慌张,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接着放松全身,让身体漂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求救。如周围无人,可深吸一口气潜入水中,伸直抽筋的腿,用手将脚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如发现有同伴溺水,切莫贸然下水救人,应马上呼喊大人搭救。将溺水者搭救上岸后,立刻撬开牙齿,清除口腔和鼻内的杂物,使呼吸道通畅;抢救者屈膝,将病人俯卧于大腿上,头朝下,按压腹部迫使呼吸道及胃内的水倒出,如溺水者呼吸和心跳均已停止,应头向上做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同时急速送医院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