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4岁娃被锁车中6小时窒息身亡 车窗玻璃上满是手指印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5-06-29 09:29:41
  核心提示

  6月27日,湘潭一对夫妇开车带着儿女外出,下车时把睡在后座不满4岁的儿子遗忘在了车内。等家人发现异常时,孩子已在车内被锁了6个小时,最终因高温缺氧窒息死亡。由于儿童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因此,大人千万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同时,还要随时锁好后备箱,防止孩子钻入发生意外。

  这是一起让人痛心的悲剧!

  6月27日,湘潭九华一对夫妇开车带着儿女还有亲友的孩子去打疫苗。回来后,妻子抱女儿下车,叮嘱丈夫看好儿子。丈夫以为儿子跟妻子回家了,竟然粗心地将在后排睡觉的儿子锁在车内去谈业务。车子露天停放,车内炙热如烤,这个还差一月就满4岁的孩子,待在车内近6小时才被发现,最终因高温缺氧窒息死亡。

  下车后,4岁儿子落在了后座

  华美丽都小区位于湘潭九华经开区,甘诚(化名)与妻子李娟(化名)就住在这里。甘诚在湘潭九华合山安置区开了个门店,做背景墙装修等业务,有一辆白色越野车。

  27日上午9点多,甘诚开车带妻子、儿子小天(化名)和1岁大的女儿,陪另外两个带小孩的女子,去防疫站给孩子打疫苗。“那两个女的是我们亲友。”小天的爷爷介绍,回来时已是11点多,那两个亲友带自己的孩子回了家,李娟也抱着女儿下了车。

  下车时,李娟见小天在车后排睡觉,自己又抱着女儿,对丈夫喊了一句,“崽崽在车上睡觉,你带着他……”这时,甘诚恰好接了个电话下了车。

  接完电话,甘诚将车子开到自己店门外的露天过道上,然后锁上车去谈生意。

  湘潭九华公安分局响水派出所民警说,“不知道是丈夫没听到妻子的话,还是后来谈生意不记得了,孩子就一直在车后排睡着。”

  被锁车内6小时,因高温窒息死亡

  民警介绍,妻子以为儿子跟丈夫在一起,丈夫却以为儿子被妻子带下车回家了,没看车后座。当天,湘潭室外温度高达三十多摄氏度。“在中午太阳的暴晒下,车内有五六十摄氏度。”等甘诚谈完生意,已是下午3点多了。

  直到下午五点多快吃晚饭时,见孩子不见了,一家人心急如焚,四处寻找,才发现孩子被锁在车上。此时,他的脸贴在车窗玻璃上,车窗玻璃上满是手指印。

  当晚,经湘潭中心医院和湘潭市公安局法医鉴定,孩子系高温窒息死亡。

  民警介绍,他们查看了当天监控,甘诚的车一直停在湘潭九华合山安置区C区3栋楼下的过道上。“小车密封得很严实,隔音效果也很好。从孩子锁在封闭的小车里到被发现,前后将近有6个小时。”

  若及时发现或有抢救希望

  28日中午,记者看到,离甘诚停车的地方不到十米,有个休闲棋牌室。小天的爷爷说,“当时,好多人在这里打牌。但孩子睡着了,没动,没人发现。”

  小区居民李师傅介绍,中午太热,大家几乎都待在室内,没人想到车里锁着个小孩。“不知道孩子是否拍打了车窗,是否呼救,反正没人察觉。”

  湘潭市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接线员介绍,他们是当天傍晚6点47分接到电话的。晚上7点左右,急救人员赶到时,孩子已被大人从车上抱到家里的客厅。“车内氧气不足,天气又热,孩子脸部皮肤有烫伤。”

  “太让人痛心了!要是下午3点多,父亲谈完生意回来后能及时发现,孩子可能还有抢救的希望!”民警提醒,带孩子外出,家长一定要留意孩子的安全。

  提醒

  别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

  6月28日中午,湘潭室外温度高达37℃。记者找到一个圆形温度计,放进一台露天停放的小车内。20分钟后,温度计爆表,指针突破50℃的最高值。

  据国外研究,气温29℃可以看成是车内热射病致命与否的分界点。当气温达到35℃时,阳光照射15分钟,封闭车厢里的温度就能升至65℃,在这样的环境里待半小时就能致命。

  专家介绍,儿童呼吸系统和耐热能力不如成年人,在“闷罐车”里极易发生热射病。因此大人要树立一种意识: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不论时间长短,都是不安全的。由于儿童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大人应该提高安全意识,只要有孩子在车上,必须时刻注意孩子的动向,下车前先检查孩子的情况,确认无误后再下车锁门。同时,大人还要随时锁好后备箱,防止孩子钻入发生意外。

 

来源: 华声在线 作者: 记者 刘晓波 编辑: 黄鑫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