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当学生守则遭遇“处世哲学”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5-06-01 09:31:25

 

  儿童在西安汉城湖举行的一场开笔礼仪式上诵读《弟子规》(3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刘潇摄

  “上墙”容易“入心”难,德育不能抽象化

  除了家庭教育,学校无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但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学校开展的品德教育不同程度存在抽象化、突击式、形式化等问题,使得道德规范“入眼,但难入脑入心”,孩子们往往“记得住,做不到”。

  “我们的德育中,还是没有充分考虑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接受方式,有很多孩子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和口号。比如,一些地方的小学生守则提出‘增强法律意识’,低年级孩子难以理解此类概念,应当有更直观的解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

  安徽省淮南市一名小学班主任陆维告诉记者,思想品德课基本上是老师读读教材,成了最轻松的副科之一。

  陆维说,目前学校的教学楼墙上、教室内都挂有名言警句及学生守则,但仅仅这些,最多只能入眼,难以入脑、入心。

  不久前,关于该不该用《弟子规》教育孩子,成为网上争论的话题。批评者说,这是“封建糟粕,灌输奴才思想”。支持者说,这部流传已久的书,特别注重对孩子“视听言动”的教育,对立规矩、养习惯很有操作性。

  陆维认为,去除《弟子规》中糟粕的内容,从行为点滴来教育孩子是可取的。比如,中国人礼仪规矩中就有“户开亦开,户阖亦阖”——去见长辈,门开着,离开就开着;门关着,离开前就要关门。道德教育需要创造一定的“形式感”,当下亟需令人眼睛一亮、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形式。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刘永胜直言,不少学校的德育仅仅停留在抓几大主题教育,国庆节讲爱国,教师节讲感恩,还有环保教育等等。“这些都很有必要,但德育是细水长流、百涓汇融的工作,仅靠大的主题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在从事教师职业26年的孔英伶看来,“一些学校习惯搞突击式、运动式德育,重形式而轻内涵,缺乏持续性。”

  储朝晖认为,为了体现重视,很多学校单独成立德育处。德育本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随时进行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现在单独成立一个机构,非德育教师就会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职责,“德育留给德育处来做”,反而造成了一种割裂和架空。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顾问:浙江诚源律师事务所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企业资讯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