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向东
周红燕
饶太水
主持人:
记者向罡
本期嘉宾:
市规划局局长卢向东
市政协委员、市发改委副主任周红燕
市人大代表、浙江大千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饶太水
当下最热门的话题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自然城市发展也将进入新常态,而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城市规划如何适应这种新常态将为大家十分关注。今天,就如何创新规划编制方法,让城市规划适应城市发展新常态这一问题,我们邀请了三位嘉宾谈谈看法。
主持人:现在各地各部门十分重视规划,各类规划也很多,会不会出现规划间相互打架的问题?
卢向东:各地各部门各类规划很多,谋划多规融合是一个全国性的课题。就衢州而言,开化县被列为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作为县级多规融合的试点,衢州市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融合得较好,这项工作在十多年前就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开始进行了,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也配合得比较紧密。现在多个规划间的融合,需要破解法律障碍、技术障碍和体制障碍,为此,一方面我市已在积极探索研究,在完成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已开展战略谋划市区(2353平方公里)主体空间发展,然后再着手开展战略统筹市域(8844平方公里)一体空间发展,同时开展战略研究四省边际综合交通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紧盯国家试点的步伐,积极跟进,解决城市规划与其他规划之间相互制约、互不统一、相互打架的问题。
周红燕:“十三五”规划的编制要力求改变以往发改定目标、国土定指标、规划定坐标,背靠背各自为政,发展与布局、时序与空间相互割裂的规划局面,把总体发展战略和各领域发展任务与空间布局、管控有机结合起来。在本轮的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将同步启动市域和市区空间一体化规划的编制,这样结合同时展开的项目规划,最终形成“十三五”规划的文字版、空间布局版和项目推进版。
主持人:以上是从宏观层面创新规划编制方法的具体举措,那么从中观层面怎么是创新规划的编制方法呢?
卢向东:国家既有的规划体系中,对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都有法律要求。但对中观层面的把握上比较缺乏。我们国家之所以会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忽视中观层面的城市设计。我国城市发展已经从过去的粗放型、扩张型转向精细型、集约型,在这种新常态下,需要城市规划创新,需要加强城市设计,这项工作已被国家住建部和省住建厅列为全年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而我市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已经开始了大区块概念性城市设计全覆盖的工作。比如根据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成果,对原有西区的城市设计方案进行重新梳理,并结合“控西略向南”的战略,对西区的功能完善、城市服务发展、特色景观营造、重点区块定位、重大项目布局等进行深化和细化,重点突出了“品质西区聚高端”的战略要求。又如在环信安湖及古城片区概念性城市设计中,就充分考虑古城的人文景观和信安湖及西区的生态景观的融合。规划为了便于东西联系,初步构思在西安门大桥上下游增建两座景观步行桥,也有利于加强老城区和西区间的交通联系;规划考虑到保护修复后的水亭门历史文化街能和信安湖融为一体,为市民和游客营造一个安全的空间,初步构思将穿越其中的衢江中路车行道改为地下隧道,等等。
饶太水:规划不能挂在墙上,要实施。像水亭门历史街区、信安湖都有专项规划,石梁溪两侧有近两千亩的公园,利用率还有大大提高的可能。如果能把水亭门、信安湖、石梁溪两侧这条线经营好,主题是旅游文化,植入娱乐休闲、吃住的元素,中观设计的作用能发挥得更大。
主持人:城市是一个综合的巨型复合体,从横向层面看,城市功能的发挥需要有众多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的配套,为此,城市各类专项规划如何能更好地指导城市的开发建设和有机更新?
卢向东:我们正在研究如何把专项规划综合化。过去文化、教育、体育、文化的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是分开的,我们现在研究将各自有关联的专项规划统一编制,有利于实现一些资源的共建共享,如一些设施既可以具有文化功能,也可以具有体育功能。又如,综合规划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廊道,如高压线走廊、天然气走廊等。这样不仅能节约土地,还会让管理成本更低,运行更安全。同时,城市各专项规划的编制(或修编)一要实现计划管理;二是各职能部门要会同规划部门共同编制,以利于把各专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各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三要科学论证,依法审批,严格实施。周红燕:对这一类规划同样要进行科学的安排,合理确定专项规划编制的范围,启动战略性产业发展、交通、水利、能源、文教卫体养、国土空间开发管治等领域的重点专项规划编制。没有列入专项规划目录的规划不得编制,不予安排经费、不予发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