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老家在义乌务工多年,以前无论交养老保险还是开证明,都要跑老家几趟。现在好了,有了管理站就地就能办好。”日前,开化县杨林镇村民余志雄在义乌拿到了一份计划生育证明。
作为开化劳务输入大镇之一,杨林镇有3000余人在义乌务工,约占全镇人口的五分之一。开化县委政法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更好地服务管理外出人员,保障在外人员的合法权益。去年10月,有关部门成立了杨林镇驻义乌社会服务管理站(以下简称服务站),有管理人员9名,分设3支服务团队。
除办理相关手续,服务站还成为了在外人员与政府的沟通交流桥梁,调解不少矛盾纠纷。杨林镇综治办副主任林谋峰介绍,去年建设杭长高铁时涉及到镇内78亩土地,其中还有17栋房子在红线内需进行征迁,这当中便有8栋归属在义乌的务工人员。
为尽快完成征迁,镇村领导纷纷亲赴义乌,多次与这8户村民进行协商,但没有很大进展。这时,服务站主任曾方根成为了一把“关键的钥匙”,他首先选择与其关系最好的站内党员为“突破口”,根据补贴标准,并道明其中利弊,成功打开其“心锁”,让他当日便痛快签下了征迁协议。由此,其余7户的征迁工作也变得顺畅,并在一周内全部完成。
服务站堪称在外务工人员的“娘家”,截至目前,除义乌市,开化县还在温州、杭州、嘉兴等地建立了驻外社会服务管理站。除提供矛盾纠纷调解、维权、代办养老保险、合作医疗报销等服务事项外,他们还对在外务工人员进行建档,掌握外出人员暂住地、务工单位、联系方式、技术特长以及存在的困难等,定期更新完善。根据人员的不同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如对一般性的务工人员,服务站联络员采用电话、QQ、微信等形式,保持沟通联系;而对刑释人员、闲散青少年、吸毒人员等重点群体,全面落实帮教措施,配合做教育引导工作。
在外也有“娘家”
近年来,开化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除杨林镇外,包括马金、桐村等乡镇均成为“输出大户”。截至目前,全县已有8万多人长期在外务工。由于在外出务工人员人数多、路程较远,大大增加了管理服务的难度。近年来,开化一直在探索创新型社会治理工作。驻外社会服务管理站的成立,无疑是其中最见成效的做法之一。这个“娘家”不仅为有关部门管理提供了便利,同时还为在外人员撑起了“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