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平安夜,一条微信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医生、护士的朋友圈被疯转,浙医妇院医护人员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微信的作者是浙医妇院产四科的一个护士。
微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在朋友群都在晒如何过圣诞、如何收礼物、晒幸福甜蜜的时候,我却和我的同事经历了一场让我铭心刻骨的抢救——羊水栓塞。记得曾经和不学医的姐姐解释什么是羊栓——就是要么不碰上,碰上就是100%的致命。今天,我就感受了一场争分夺秒的大抢救。深深感受到在那么紧急的时刻大家依然井然有序、相互协作,全力以赴地工作着。在那么急切的时刻,也关注着产妇的心理及面目神情,不断鼓励其与宝贝互动,从她的烦躁到淡漠,一直牵动着我们的每一根神经。抢救小组的到达,抢救工作的不断展开,才让我们的这位妈妈成功地活下来。感谢大家一直坚持岗位,奋斗一线才有了一条鲜活的生命。感谢病人及家属在这么危难的时候的理解与支持。祈祷这个平安夜给我们的妈妈一点小小的祝福。愿你我都平安静好,也许才是生命的真谛。平安夜,愿幸福安康。”
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对“羊水栓塞”这一陌生医学名词的认识,可能源于今年8月10日湖南湘潭县产妇张某在实施剖宫产手术时死亡。有人把羊水栓塞视为女性生育孩子的鬼门关,临床医学的证据和事实也表明,羊水栓塞的确非常危险,甚至可以用凶险来形容。
2点19分宝宝顺利娩出
产妇却开始大出血
“真的太惊险了,这个中间哪怕拖延一分一秒,产妇都可能死亡。”浙医妇院产四科主任陈丹青教授从事产科工作28年,在孕产妇中的口碑极好。昨天,当她讲述平安夜那天的紧急抢救时,语速飞快,思路清晰,听得人惊心动魄。
产妇姓郑,34岁,住在杭州,12月24日下午2:19,产下一名5斤9两的女婴。医生正准备给她进行缝合时,发现她有持续性产后出血。“常见的产后出血有四个原因:宫缩乏力,约占80%;产道裂伤,她恰好有轻微的产道裂伤;胎盘残留;凝血因子的问题。”陈教授说,“由于她的血压好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血氧饱和度都是好的,所以,当时初步考虑是产道裂伤引起的。”
缝着缝着,陈教授发现产妇血色比较苍白,这让她隐约有种不祥的预感。“羊水栓塞?难道是羊水栓塞?”陈教授说,“发病率不到1/6000-10000,可一旦碰上很可能致命。”她没有多想,就赶紧让在场的医护人员向全院发出红色预警。
拉响红色警报后,浙医妇院应急小组的成员,包括麻醉科、内科等相关医护人员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纷纷奔向了手术室。“情况非常危急,我们连床都来不及给她换,就推着分娩床把她送进手术室。一路上,她的血就滴滴答答地流。一进手术室,立马给她做气管插管,人工呼吸。从分娩时到手术正式切下子宫,我们大概只用了十几分钟。幸运的是,家属也非常配合,从谈话到签字,他们一点都没犹豫,非常非常信任我们。”陈教授说。
术后,陈教授计算了一下,郑女士不到半小时就出了4000毫升血,约占全身血容量的80%。她说:“真的是很幸运,还好我们的年轻医生有经验,训练有素,早早地准备好了血浆、红细胞等。要不然,术中再准备,可能就没希望了。
生二胎,羊水栓塞几率会增加
一旦发生,医生努力、家属配合非常关键
“羊水栓塞”就是大量羊水进入孕妇的血液中,造成栓塞现象,并大量消耗掉凝血因子,造成凝血功能障碍,使产妇发生休克及大出血,甚至死亡。由于这种情况几乎无法事先预防或预知,产妇的死亡率高达90%。陈丹青教授认为,羊水栓塞也是一种过敏反应。由于羊水与母亲的血是不相容的,一旦进入母体,会引起全身的过敏反应,又称为过敏综合征,表现为全身多脏器损伤。
“高龄、宫缩过强、前置胎盘、多次流产史、多产、剖宫产等,都可能诱发羊水栓塞。”陈教授说,生二胎,羊水栓塞的风险也会增加,因此,这就要求产妇、医生护士引起警惕。
陈教授还说,一个产科医院,光有一个医生强是不够的,需要团队的力量。像这次,如果没有团队的配合,也是很难成功的,还有就是家属的配合,如果家属想一下,打几个电话,很可能就耽误掉了。医患之间的信任非常重要。(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