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同仁堂等单位申报的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获批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12月3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中,作为中医药制作技艺,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和山西广誉远的安宫牛黄丸的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扩展项目名录的传统医药项下,将受到国家的保护和利用。
北京同仁堂集团顾问金霭英告诉记者,安宫牛黄丸是清代名医吴鞠通根据古方“牛黄清心丸”多次调整加减药味制成,距今已有216年传承历史。后经同仁堂第二代传人乐凤鸣搜集当时众多的古方名方,配制了众多药剂,并撰写了《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书,安宫牛黄丸从此成为同仁堂的“镇店名药”。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解毒、醒神开窍”的作用,长期以来被奉为中药“温病三宝”之首,是传统药物中最负盛名的急症用药。
据了解,安宫牛黄丸选材极为严苛,采用牛黄、郁金、犀角、黄芩、黄连、雄黄、栀子、朱砂、冰片、麝香、珍珠等11味珍贵药材配料而成。安宫牛黄丸制作工艺也非常繁复,先将11味药材打碎、混匀和坨,然后手工制成每粒重3克的丸,再给药丸包上金箔,然后将穿上“黄金甲”的安宫牛黄丸装进蜡丸,最后在每个蜡丸上用牛角盖上金章,一套完整的手工工序才算完成。
同仁堂集团文化传承中心主任张志红说,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中药企业之一,同仁堂一直在传承着安宫牛黄丸传统制作技艺,它是同仁堂制药历史的见证,诠释了“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具有独特的文化、医学、工艺、社会及经济价值。
相关资料
北京同仁堂始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为乐显扬晚年所建。1723年,雍正皇帝钦命同仁堂供奉御药房用药,历经8代皇帝188年,直至民国。从乐家进京至新中国成立时,共有十三代传人经营同仁堂。目前,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北京市政府授权经营的国有独资公司,“同仁堂”商标是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也是第一个申请马德里协定国际注册的中国商标。
安宫牛黄丸的三则故事
故事一
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位叫卢桂兰的妇女被压在废墟下好长时间,得救后,由于受伤感染,高烧昏迷几天不退。北京医疗队一位医生把安宫牛黄丸调成糊状,从卢桂兰的口中灌进去,两丸吃下后烧退了。这在当时被称为奇迹。
故事二
2004年冬,香港著名主持人刘海若在英国不幸遭遇车祸,一直处于深度昏迷中,当地医院治疗无效后回国,住进北京宣武医院。海若奇迹般地苏醒了,从国外医院诊断为终生植物人到逐步走向康复,这例严重脑外伤的治疗成功,也有安宫牛黄丸的功劳。
每一丸安宫牛黄丸中含有167毫克牛黄,而牛黄豁痰、开窍、凉肝、熄风,牛黄是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正是由于牛黄的神奇作用。海若女士所患虽非温病,但是由于严重的绿脓杆菌感染而出现的高热昏迷,正与温病邪陷心包相吻合,根据中医“异病同治”的原则,选用安宫牛黄丸治疗,如矢中的,所以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故事三
2005年4月30日深夜,一歹徒劫持一对杭州母子,从沪杭高速公路进入上海。当天凌晨5时许,上海特警通过强攻果断击毙了歹徒。但不幸的是,被劫持的3岁男孩彭彭在解救过程中脑部意外受伤,急需10年前的安宫牛黄丸,以进行促醒治疗。消息一经报道,家里收藏有10年前甚至更久时间安宫牛黄丸的人纷纷捐药,拯救了孩子垂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