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获悉,12月3日,国务院公布了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53项)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153项),我市的常山喝彩歌谣与杨继洲针灸分别入选两名录。至此,衢州市国家级“非遗”增至10个。
据了解,入选的常山喝彩歌谣属于“民间文学”项目,编号为Ⅰ-155 ;而杨继洲针灸属于“传统医药”项目中针灸的扩展项目,编号为Ⅸ-5。两个项目都是我市在去年正式申报的,之前都在2009年入选了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常山自古流行在婚礼、上梁等喜庆时刻进行喝彩,以图热闹、吉利。据记载,民间闹新房的喝彩歌谣在常山一些乡镇流传已有四、五百年历史。全县各乡镇民众婚礼、上梁时的喝彩歌谣内容不尽相同,但基本上都有以下几个特点:喝彩者为当地德高望重的老者;前后句的最后一个字基本押韵;前后句字数相同,节奏感强烈,喝彩者与旁众呼应,气氛热闹;歌谣内容比较丰富,多以吉祥词语为主。常山喝彩歌谣表达了当地群众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愿望,具有群众基础,是当地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杨继洲是衢江区廿里镇六都杨人,明代针灸学大家。他行医40多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其精通针灸,治病时常常针药并重。杨继洲将《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神应经》、《古今医统》、《针灸节要》等医药典籍中关于针灸的内容一一摘录编册,并结合自己多年的临证经验汇成了《针灸大成》。《针灸大成》共10卷20余万字,是我国针灸学承前启后的经典巨著,被译成英、日、德等多种文字,后人在论述针灸学时,大多将《针灸大成》作为最重要的参考书。杨继洲也与针灸鼻祖皇甫谧、宋代针灸名医王惟一共同被称为针灸三圣。
记者了解到,在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中,我市各有一个项目入选,分别是西安高腔和江山婺剧,第三批我市共有6项,分别是烂柯山的传说、廿八都木偶戏、龙游皮纸制作技艺、南孔祭典、九华立春祭与开化香火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