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西区一期拆迁“最后一公里”问题,西区管委会、白云街道创新工作思路,拆迁遗留户拆除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合力中推进拆迁,在拆迁中凝聚合力,谱写了一曲合奏曲。截至目前,整个拆迁进度已完成80%以上。
拆迁户当起了“老娘舅”
“双塘岭村梅家山片区的41户拆迁户,目前已百分之百签订拆迁协议,接下来就要着手房子腾空拆除和选房工作。”12月14日,西区管委会白云街道负责人相告。
梅家山片区的拆迁工作之所以能快速推进,得益于一批拆迁户“老娘舅”,他们同是拆迁户,但在自己带头签拆迁协议的基础上,还主动上门做其他农户的思想工作。
今年67岁的老党员郑云良就是其中一位。在11月26日上午举行的村拆迁遗留户集体签约会上,他第一个带头签约。在这之前,他和其他3名党员或村民代表一起,一有空就活跃在村里,走东家串西家,充当起“老娘舅”的角色,上门做起其他农户的思想工作。
白云街道负责人相告,让拆迁户当“老娘舅”的做法,是拆迁工作的一项创新,可以让拆迁工作在村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机关干部当编外征迁人员
拆迁百日攻坚工作启动后,鹿鸣山村工作组连续上门做遗留户老周的工作,但效果不大。工作组在上门工作时发现,柯城区的一名干部是老周的亲戚,在柯城区政府的协调下,通过这名干部上门做工作,结果三天内就做通了老周的思想,遗留长达十年之久的房屋得到了拆除。
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也是打开拆迁工作缺口的敲门砖。西区管委会在推进拆迁工作的过程中,也积极争取外围的支持,其中机关、部门的部分干部就充当起了这些“编外”征迁工作组成员的角色。征迁工作组工作人员在调查摸底的过程中,通过掌握与拆迁户的人脉关系,让其亲朋好友做思想工作,巧打“亲情”、“关系”牌,有力地促进征迁工作的开展。
工作组当起了“管家婆”
白云街道过溪畈村官庄畈自然村村民汪月香家是特殊困难户,其丈夫意外死亡,与两个女儿相依为命,自己和长女都是弱智,小女儿又未成年,靠低保金维持生活。
考虑到汪月香家的特殊性,拆迁工作开始后,村干部找到了她远在江西的哥哥,请他抽空过来商谈汪月香家的拆迁事宜。开始,他都以事务忙、走不开等理由推脱。经过多次电话沟通,他最终同意从江西赶过来。通过拆迁工作组与村干部耐心细致的工作,汪月香家最终同意了迁建安置方式。可是由于她家的实际情况,没能力完成迁建用房的建造,村两委为此又多次召开会议,最终决定由村委会全权负责汪月香户的房屋代建,汪月香家终于完成了拆迁安置协议的签订。在拆迁推进过程中,会经常碰到家庭内部利益分配、困难户特殊诉求等瓶颈问题。
为加快拆迁的推进,拆迁工作组在挨家挨户宣传政策、做好思想发动的同时,还充当“管家婆”的角色,帮助拆迁户调解内部纠纷、算经济账等,做好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