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层35米高的天王塔在老城区巍然屹立,会古达今的建筑,将历史带进了现实。“省诗词楹联学会的专家正在帮我们审查修改楹联,精选出的楹联将挂进文昌阁的门柱,丰富文化内涵。”昨日,市住建局局长方正则介绍。
10月份,作为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艺术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单位,市诗词楹联学会会长陈建良受邀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的楹联创作工作,并带队实地考察,收集创作素材,短短一个多月就向学会会员征集了158副楹联,上周,学会组织专家进行初评,选出了50副楹联,并邀请省楹联学会再次把关审核。
成立艺术指导委员会,邀请文化界专业人士介入城市建设,是我市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一大创举。方正则坦言,市住建局承担了儒学文化区、北门街、水亭门等多个改造提升任务,“造房子我们是内行,但文化却是弱项,我们放下身段,请教文化名人,既能‘盘活’文人资源,又能做到强强联合,把历史文化街区做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
在新桥街,时尚与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不经意的一抬头,就能看到沿街建筑上精美的砖雕,孔子周游列国图、讲学图、南渡历史等砖绘栩栩如生。“这些都是请儒学方面的专家一起参与进来,大到整条街的文化规划,小到每个字、每幅画、每个位置都有讲究,都不能出错。”
文化项目的外包,成就了历史街区中众多的点睛之笔。行走在各个文化街区,大师级的杰作举目皆是。儒学文化区的孔子塑像,是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的倾心之作;水亭门的整体规划设计,是住建部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的得意之笔;儒学馆的设计,充分吸纳了国内著名建筑大师张锦秋的思想;衢城历史街区的重新打造融入了浙大跨文化研究所所长吴宗杰的创意精华……
“从历史街区的建设,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提升文化内涵的重要性。”方正则介绍,为了增强与文化的“对话”能力,上自局机关干部,下至工程施工人员,都在工作之余捧起了书,形成了一股“文学热”。
“作为衢州的文化人,我们都很愿意为文化名市建设出一份力,把自己心中的文化蓝图,变成可摸可触可感的现实。”衢州文化名人崔铭先认为,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关乎我市的旅游形象和文化宣传,要通过文化建筑的“内外兼修”,让更多市民和游客饱览衢州历史、领略古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