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男子捍卫苗条身型奇葩保暖:外裤内穿裹保鲜膜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1-15 15:52:59

  有一种冷,叫“忘穿秋裤”有一种人,叫“不穿秋裤”

  年近岁末,成都也进入了“潮湿而寒冷”的季节,虽然有一种寒冷叫做“忘穿秋裤”,但并非处处皆是“英雄莫问出处,全都要穿秋裤”。

  在成都,有一群年轻人为代表的“反秋裤派”,为了捍卫苗条身型,用外裤内穿、男穿丝袜、保鲜膜等“奇葩”方式,成功取代了无孔不入的秋裤。

  两条牛仔裤外裤玩内穿

  20岁的小刘,是一名坚定的“反秋裤派”。

  为了应对寒冷,她直接穿上了两条牛仔裤。“秋裤松垮垮的,穿上了秋裤连最爱的紧身牛仔裤都没法穿,还不如直接穿两条牛仔裤,一样的暖和!”她为自己的“双穿法”解释。

  不过,她承认两条牛仔裤有点极端,“穿两条紧身牛仔裤,因为材质偏硬,活动起来不是很方便,穿起来也不太透气,但为了美,只有忍了。”

  小刘的更多小伙伴,则是用打底裤取代秋裤。“打底裤比秋裤更贴身,材质不同,如果是棉质的,其实就像是紧身版秋裤,既保暖又美观”,小刘的闺蜜小王说到,“比起穿两条牛仔裤,我觉得穿打底裤更健康些,活动也更方便,不过还是不够显瘦。”丝袜来打底男生也来穿

  穿两条裤子?NO!对白领小莫来说,秋裤绝对是“胖子的宿敌,legging也不能救赎”。她的秘诀是“丝袜”。“在外裤里配一条丝袜,丝袜又薄又贴,绝对比裤子显瘦”,她笑着分享保暖秘笈,随着天气的变化,丝袜的厚度也适当地增加。“现在市面上的女式丝袜从薄到厚,纯棉、腈纶、天鹅绒都有,穿在裤子里面完全看不出来。”

  小莫说,她用丝袜取代秋裤已经长达7年,身边不少闺蜜也这样做。“成都十月下旬后,天气开始转凉,我们就会将丝袜穿在裤子里”。不过,她还分享了一个小秘密,“你以为只有女娃娃这样做,你就out了,我身边有些男的小伙伴,为了美,也偷偷将丝袜穿在裤子里呢,买的是xxl,有的超有心机,买的还是瘦腿袜哟。”潮人用保鲜膜替代“秋裤”

  对“反秋裤派”而言,再“奇葩”的替代品也毫不为过,大三女生小陈的杀手锏竟然是“保鲜膜”。

  “我们女生,多一克肉都是犯罪,何况是‘每穿秋裤胖三斤’的秋裤”。小陈说,许多追求身形窈窕的年轻美眉,都把容易显胖的秋裤打入了“冷宫”,选择其他替代品。“我用过护膝袜、暖宝宝、收腹裤,但效果都不算好。”

  今年起,她开始借鉴网络经验,穿起了“保鲜膜秋裤”。“方法很简单,只需要买一卷保鲜膜,简单版就是用保鲜膜在膝盖上裹几圈,护住膝盖;如果怕冷,大腿、小腿都可以裹,然后套上外裤就行”。

  对这种新型秋裤,她认为值得点赞,“保鲜膜本身就很薄,如果裹得紧,看起来比本身腿更瘦,我觉得保暖效果也不错”。

  不过,她也有自己的小烦恼,“穿起来不是很舒服,最好不要运动,因为出汗了保鲜膜会滑落,腿上有水还会更冷。”美丽会动人秋裤应该穿

  “从中医角度来讲,冬天是一定要保护好阳气的季节。肾是统领全身阳气的,腰部以下由肾主管,太单薄的穿着容易引起寒气侵犯,从保护身体健康的角度来说,不穿秋裤并不适合。”成都中医名医馆国家级名医张勇教授说道。

  “冬天时,下半身更应注意保暖,年轻人20、30岁可能感受不到,年轻时觉得不穿秋裤也能‘扛’过去,如果年轻时不注意保暖,年龄稍微大一些后,反而容易得病,如关节炎、肾虚,甚至还会引起内分泌失调。”他讲解起保暖的重要性。

  年轻人们的“奇葩”替代法,丝袜内穿、保鲜膜等能否替代秋裤?

  他从中医学的角度做出了解答:“保鲜膜缠裹的方式对人体并没有伤害,也并不会因为人体散发的热量而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虽然“保鲜膜秋裤”对人体并没有伤害,但张教授还是提醒大家:“这种做法实质上只保护到了膝盖,下半身穴位无法得到很好地保护,只能治标不治本。”

来源: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作者: 记者 张路延 实习生 杨镨玉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