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大连碧流河遭疯狂盗采河砂 河道已成“马蜂窝”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11-09 10:43:03
  防洪堤坝被扒开5米宽的豁口,铲车、挖掘机、卡车等大型机械直接开进河道,疯狂盗采河砂。情况最严重的地方,一个村子就有5处防洪堤被挖。

  一段时间以来,辽宁大连碧流河遭遇疯狂盗采河砂,河道已成“马蜂窝”,沿岸百姓多次举报,主管部门早已知晓,问题却持续多年无法解决。

  疯狂盗采河砂无法禁止,监管难还是“懒”监管?记者近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

  昼伏夜出盗采河砂3天收入可买奔驰

  碧流河发源于辽宁省盖州市,流经大连庄河市、普兰店市注入黄海。碧流河干流全长156公里,大连境内长100公里,是大连区域内最大的河流。

  近日,在举报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大连普兰店市墨盘乡中山村。沿村东头的一条土路从北向南行驶,只见紧挨着防洪大堤的一处采砂场堆积了大量砂石,一辆铲车、两辆大货车正在作业。与这处砂场紧邻的防洪堤坝被挖出了一段宽约5米、深约半米的豁口。举报人告诉记者,这是盗采河砂者为了进入河道内采砂,用挖掘机挖出的豁口。

  河道里,多处河床留下了大型机械作业的痕迹。一处面积数百平方米,深度约3米的砂坑,一直延伸到防洪堤前。沿堤坝向南走不到一公里,只见另一处防洪堤也被挖开。

  “盗采河砂的人白天一般不出来,晚上作业,有时候一直干到天亮。周六周日有时白天也大张旗鼓地挖砂。”举报人说。

  据了解,盗采者之所以铤而走险,背后是巨大的经济利益。“正常采砂必须办理采砂许可证,还要缴纳不少费用。偷采几乎没有成本,雇几台挖掘机和大货车整夜不停作业,一晚上收入几十万元没问题,偷采3天砂差不多能买一辆奔驰车。”一位了解内情的人说。

  防洪堤坝多处被挖洪水淹没数千亩庄稼

  据了解,碧流河流域盗采河砂问题由来已久。“几年过去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刚修好的防洪堤都被挖开了。”一名村民说。

  盗采河砂最大的危害是影响行洪安全。中山村村民告诉记者,2012年碧流河流域发生洪水,大水冲出河道,淹没了沿岸大片庄稼。

  记者在庄河市城山镇胜利村采访时了解到,前几年,全村近万亩耕地中有3000多亩被洪水淹没,种植的玉米、花生等作物基本上颗粒无收。“今年天旱,没出问题,但谁敢保证以后不出问题?盗采河砂没人管,早晚得出事。”有村民们。

  非法采砂还严重影响到村民的正常生活。采砂的大型车辆从村里穿过,压坏了路面,使地面下沉。“有的人家里房基下沉,房子成了危房。”村民们说,大卡车频繁进出村子,所过之处漫天黄土,夜间噪音很大。

  一名村民告诉记者,村民们曾集体拦住运砂车,阻止采砂,却被采砂场场长带来一批人“打散了。”从那以后,村民们敢怒不敢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村民反复强调“一定不能写我们的名字”,怕被报复。

  方式隐蔽、证据不足?监管难还是“懒”监管

  大连市水务局下属的河库局综合处副处长谢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碧流河流域盗采河砂的问题一直存在。一些盗采河砂的团伙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将河砂从河道内采出后囤积在河道外,再通过卡车中转运输出去。

  “这种盗采方式有很大的隐蔽性。我们的管辖范围是河道内以及堤坝外10米范围之内,再往外不归我们管。”谢斌说。

  大连市水务局水政监察支队副支队长于祥红说,他们从6月份开始进行巡查,但“一直没有抓到现形”。水政监察支队只有一辆车,4个人,从大连到碧流河要2个小时,等我们赶到现场,人早就跑光了。“我们的车牌号采砂人都知道,一下高速路就有人向村里报信,到现场什么也抓不到。”

  如此猖狂盗采河砂,持续下去是否会影响行洪安全?对此,谢斌表示:“我们会把问题上报给市政府,研究解决。”

  辽宁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思宁认为,现在科技手段发达,可以通过远程监控等科技手段,并实行各部门联合执法严打“盗采”行为。碧流河流域盗采河砂问题一直存在,却得不到有效监管,是典型的渎职行为。“有关部门应对这个问题进行彻查,并对渎职人员进行处理。”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记者 孙仁斌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