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群众反映,有人趁广东清远市清城区清理内湖淤泥之际,从清城区内的东门塘捞出数吨“毒鱼”并贩卖。清远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11日迅速发出警报,提醒市民在塘鱼肉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不要食用,相关政府部门迅速介入调查。
清远市清城区食品安全委员会15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东门塘所养鱼的检测结果显示,鱼质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未超标。
专家指出,清远“毒鱼”警报虽然暂时解除,但是对于长期存在于我国城市被污染河流、内湖、水塘中的“污水鱼”的警报却远远没有解除。监管不到位,随时可能导致有毒的“污水鱼”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美食”。
鱼质符合标准水质仍在检测
记者15日在清城区东门塘现场看到,面积近百亩的东门塘,水已经基本被抽干,低洼地带薄薄的水面上仍旧有几只小鱼在跳跃,3台挖掘机正在进行清淤作业。东门塘周边分布有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大润发超市、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附近还有一个大型居民社区。
附近社区的居民介绍,10月10日前,清远市对地处清远旧城核心的东门塘进行清淤治理,常年积蓄的发臭污水被逐渐抽干,大量塘鱼随后被人打捞出来沿街叫卖。在东门塘旁边的国美电器商场工作了3年多的员工李恒说:“看到水抽干了,当时很多人穿着裤衩就跳下去抓鱼。我主要担心,是不是医院的废水养大了里面的鱼,这样的鱼能吃吗?”
清远市清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国家糖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对从东门塘中捞起的鲤鱼、鲫鱼等质量进行了检测。检验结论为合格,检验样品中重金属含量低于限量标准,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清城区农业局渔政大队将东门塘塘水采样送检,目前检测结果还未出来。
清城区环保局总工程师房跃明说,东门塘旁边的清远市妇幼保健院的医疗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周边社区、商场的生活污水,都是经过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并未发现有排入东门塘。记者沿着东门塘塘沿仔细查看了一圈,并未发现有排污口直接向东门塘排污的痕迹。
“下大雨的时候,市政污水排水管与雨水排水管都挤满了,污水就可能溢出到东门塘。”东门塘所在的清城区古城社区居委会主任梁其栋告诉记者,东门塘历史上就是泄洪塘,水体主要来源是内涝水、雨水,污水累积就可能出现发臭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