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六届六次全会作出了“打造生态屏障,建设幸福衢州”的重大部署,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经济转型升级。文化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既是价值引领,又是产业形态,更是民生工程,对促进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各个领域建设都起重要作用。衢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把握文化发展趋势,发挥特色文化优势,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加快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成为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一、构建全地域大平台
大平台才有大格局。衢州是孔氏南宗圣地与江南儒学发源地,孔氏南宗儒学文化在世界上具有一定影响力。要把创建国家级儒学文化产业试验园区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总抓手、大平台。儒学文化产业试验园区主体区域位于衢州老城区,占地1200亩,以儒学文化为主题,以孔氏南宗家庙及周边区域为核心区,以坊门街、水亭门明清古街区为延伸区,以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常山观赏石博览园、龙游中国红木家居文化园为拓展区,构建包括文化产业、文化展示、文化旅游、古民居、古玩收藏品专业市场、工艺美术、休闲娱乐等现代产业体系,打造衢州文化产业发展核心区块,形成“城文景游一体化”格局。在此基础上,谋划全市域文化产业发展新布局,比如:打造衢江中国宋瓷文化艺术集聚区、柯城弈谷文化创意产业园、龙游中国红木家居文化园、江郎山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聚区、常山中国观赏石博览园、开化中国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
二、打造全媒体大集团
大媒体才能大担当。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适应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趋势,着力加快广电、报社的改革发展,建设全媒体现代化企业集团。导入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广电传媒集团,逐步建立产业链,形成全媒体产业新格局。加快衢州日报“数字化传播产业平台”建设,推动从传统纸质媒体向数字化现代传媒业转型升级,打造衢州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当前突出抓好三大平台建设:打造全媒体传播平台,利用新技术,全面打通纸媒平台、网络平台、声讯平台及视频平台,建设覆盖纸媒、网络、声讯、短信、语音提示、函件回复、视频等多平台互动的综合信息服务全媒体平台,全方位搭建政府、社会及市民之间的互联互通桥梁,提升核心竞争力;建设社区市民综合服务体,推动全媒体传播平台文化服务产品的线下推送和延伸,打造一站式市民公共信息文化生活体验“生活圈”;建设数字化“云数据库”技术平台,推动信息服务与实体服务无缝对接、精准营销。积极谋划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
三、推进全方位大融合
大融合才会大发展。树立以文“融”产、以文“化”产、以文“兴”产的理念,推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创新业态,拓展领域,提升价值。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围绕打造首个国家休闲区、建设国家东部公园,着力抓好生态文化建设,加快文化与旅游在品牌、消费、创意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赋予旅游更深的文化内涵,赋予文化更多的旅游承载,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推进文化与工业融合,把经济转型升级与文化创意结合起来,提高工业设计、时尚设计、策划营销等水平,加强工业遗存的保护与开发,鼓励和引导工业企业通过文化创意提高产品文化内涵,通过文化营销打响产业品牌,通过文化嫁接来拓展衍生品生产。着力抓好巨化工业遗产街区建设,融合工业遗存、商务活动、文化创意、展示和休闲于一体,凸显巨化在中国化学工业建设中的地位和价值,创造新的工业文化业态,推动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建立“文科融合”机制,积极运用高新技术产业来经营新兴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动漫、软件、游戏、现代传媒等产业,大力发展“电商创业”、“总部经济”,加快推进“电商换市”,提高新型文化业态比重。推动传统文化企业转型电子商务,实现“一店两开、一市两场”。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升级传统文化产业,使印刷业、文体产品制造业等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推进文化与金融融合,推动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对接交流,打造文化项目孵化、文化企业信用评价、文化要素配置等平台,探索建立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拓展融资渠道,加快提升综合实力。
四、培育全链式大产业
大产业才出大效益。将优化组合分散的文化资源、产品和行业,形成整体,打造品牌,构建全链式大产业,实现社会效益优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做强主体,推进文化产业“128”工程,实施文化名企培育工程,加快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业。做大集群,加快建设特色文创园、专业市场和文化街区等,提高产业集中度、转化率和增值量。全力打造衢州黄玉产业——逐步建成辐射四省、影响全国集采集、加工、交易、展示于一体的黄玉市场;全力打造高端红木木艺产业——逐步建成以中国红木家居文化园为核心的全国一流红木木艺生产基地;全力打造石文化产业——力争把奇石交易市场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石文化产业市场;全力打造围棋文化产业——力争把衢州弈谷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围棋文化展示体验中心。做活市场,既生产产品,又促进消费,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拓展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商贸会展、信息服务等与文化相结合的服务型消费,增强拉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做强品牌,邀请品牌定位和策划机构对文化品牌资源研究设计,构建品牌框架体系,打造儒学文化区域品牌。积极组织文化企业参加各种展会“走出去”。认真把握文化消费市场趋向和动态,通过节会、媒体、专家名人、举办活动等方式,加大宣传营销力度。
五、强化全要素大保障
大保障才推大变革。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新兴产业,更需要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形成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协调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工作绩效考核目标责任制,构建文化产业投资信息服务平台,加强调查统计管理,建立动态的文化产业数据库。重点研究成立儒学文化区管委会,加强对文化区的管理服务。强化政策保障,积极对接争取中央和省里文化产业政策,用足用活用好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着力研究重点文化产业、企业个性化扶持政策,形成政策洼地效应。强化项目保障,把项目作为核心要素,重抓项目谋划、生成、落地和服务,研究制订文化项目互学互比督考机制,推动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效应和龙头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突出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休闲等重点,组建文化产业招商服务组,大力开展文化招商引资。强化人才保障,积极引导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加快建设文化产业重点专业和学科,通过各种形式针对性地培养急需文化产业人才。探索柔性引才方式,努力引进高层次和紧缺型文化产业人才,重点引进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文化产业领军型人才和团队,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促产业。强化合力保障,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发挥文化产业促进会作用,理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借助中心组学习会、人文大讲堂、文化礼堂等平台,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增强合力。
作者系中共衢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