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证积分制
积分入户上海篇
在上海漂了6年之后,今年5月份,成都人王万明终于拿到了“落沪”的“通行证”。
王万明手里的通行证,是一张新版的上海市居住证。2013年7月1日,上海市正式施行《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据悉,实行居住证积分制,上海在全国算是第一家。新政策取消了此前人才居住证和一般居住证的差别,统一实行居住证积分制,并根据不同的积分,为持证者提供梯度化的公共服务。
“新版居住证在功能上,与上海户籍相差无几”上海市人社部门接受采访时表示。其中,就包括其子女可在上海参加中高考等。而这一点,正是王万明所看中的。“上海打拼6年,一直做‘沪漂’。现在终于有点归属感了。儿子高考也不用回原籍了。”王万明感慨道。
故事
十年“异乡人”为娃娃的高考发愁
王万明是幸运的,但在王万明背后,还有很多身在上海的四川人还在为那张通行证努力着,比如今年已经41岁的梁萧。
2004年,已过而立之年的梁萧只身一人前往上海闯天下。“我喜欢这个城市的氛围。”梁萧说,尽管没有实现他最初出发的“财富梦”,但如今身为上海一家科技公司的中层,事业上也算小有所成。
再后来,梁萧在上海和杭州之间的萧山买了房。妻儿也从成都接了过来。一家人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安安稳稳地过起了小日子。“万事俱备,就差一张上海户口。”
和梁萧一样,备受“落户”这件事困扰的还有四川自贡人高广坤。操着一口流利上海话的高广坤,与梁萧有着相同的困惑,让在一次老乡联谊会上无意间碰到的二人,竟有了“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书要花高价钱,我儿子读高一,孩子眼看到了要读大学了,没有上海户口,莫非要回原籍参加高考?”
两位父亲结伴为了加分去读研
2013年7月1日,最新出台的《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让梁萧们看到了希望。
根据这一制度,申请者在年龄、教育背景、专业技术职称和技能等级、工作及缴纳社会保险年限等基础指标中得到相应的分数,如果取得120分的标准值,就可以获得上海市居住证,而新版居住证在功能上,与上海户籍相差无几,包括其子女可在上海参加中高考等。
在政策出台的第二天,高广坤和梁萧就去了上海市人社局,认真阅读了居住证积分细则。
细则显示,教育分值的最低门槛是大专(高职)学历,计50分,本科学历计60分;年龄介于56—60周岁者积5分,每减少一岁加2分,最多不超过30分;在上海工作且按时缴纳社保,每年可加3分……
由于入沪前期,两人工作不太稳定,社保缴纳时间不长,再加上两人年纪“拖后腿”。详细看完细则,两人达成了一致共识,既然年龄上已经拼不过年轻人,那就只能从学历入手了。“研究生学历可以加到100分呢。”
2013年9年,在离开校园近十年之后,两人结伴报名了上海一家高校的在职研究生。现在每天工作,定期到学校听课,参加考试已经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年届四十再回炉,我们俩又当了回老学生。”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时梁萧表示。“上海的压力很多,再去读书,压力变成了双倍。”高广坤说,不过真能拿到“通行证”,让儿子能在上海本地参加高考,“我一点都不后悔。”
新规
积分管理突出能力和贡献
“在上海居住证积分制下,‘异地高考’得到了制度层面的突破,是这项政策最大的看点。”24日,在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时,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有关人士表示。
根据此前上海实施的居住证制度,按照申请人的不同分为居住证A、B、C证,A证为国内人才引进类居住证,审核实行按照要素计分制,B证是针对留学人员实行的人才引进类居住证,C证则是一般居住证,针对普通外来从业人员。
这种制度下,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或特殊才能的国内外人员,在上海工作或创业,可以申请上海市人才引进的居住证。持有该证的人员,且居住证有效期在一定年限以上的,可以申请子女在本市就读,子女取得上海高中毕业文凭的,可以参加上海统一高考,报考上海部委属高校、在外地有招生计划的市属高校或者民办高校。更多普通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被挡在了这项本地居民才能享受的福利之外。
“新版的居住证管理办法中规定,达到120分标准分值的持证者,其同住子女可以按上海有关规定在上海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而其配偶和同住子女也可以参加上海社会保险,享受相关待遇。”上述人社部门人士说。
上海市发改委总经济师翁华建此前也指出,与过去引进人才居住管理办法相比,居住证积分制突破了本科学历、职称等条件门槛,引入积分管理,突出了能力和贡献的导向,为平凡岗位的普通劳动者提供了一个融入渠道。
解读
“居转户”之前缴社保需满7年
上海的居住证积分制度,某种程度来说,门槛并不算太高。
臧一佳要变成上海人似乎很容易。32岁,四川大学硕士,高级工程师,曾在广州工作两年并落户。说起上海市居住证,如今已在沪工作4年的臧一佳淡定地说:“光年龄、教育、职称这三项加起来就有270分了。”
即便如此,要变成真正的上海人,臧一佳还是要过一道坎。这个也是最难的一关——居转户。
申请转办上海市常住户口居住证转为户口之前,还要满足两个条件。上海居住证满7年,缴纳社保满7年。这意味着,臧一佳至少在三个方面还不能享受与上海市民完全相同的待遇:一、父母不能投靠;二、不能享受本市低保;三、不能申请购买共有产权房。
截至2013年年底,在上海的990.01万外来常住人口中,究竟有多少人持有居住证,又有多少人的积分达到120分?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并未给出数据。根据媒体报道,2009年,上海市实施居住证制度的第7年,办理人才类居住证的人数总计不过27万。
专家观点
建议工作年限加入考核
应设定多元化积分指标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向东曾参与制定《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他在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是希望借此政策,提高本市的人口素质和文明程度,“其实就是鼓励外来务工者通过上进、踏实、努力的工作,享受与户籍人口同样的社会福利”。
他认为,从上海今后发展来看,外来人口导入仍将是一个趋势。“在城镇化的背景下,户籍制度逐步放松、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大势所趋,但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居住证积分制作为一个过渡性的措施,如何达到人口效率和公平的平衡,确实也是考量管理者的智慧。”在高向东看来,在居住证的积分设置标准上,要更有操作性。针对不同特点、不同类型的人口,设定多元化指标推行积分标准,避免一刀切。对人才的评价,可以分行业、产业制定入户计分指标。
“与传统的户籍体系相比,居住证积分中的贡献导向思路是正确的。城市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高学历的人才、投资者,还需要创新型人才,需要平凡的劳动者。”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任远接受采访时建议,未来,上海要进一步完善积分制。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结构不是单一的,既要注重学历、职称,也要重视工作年限,科学设定积分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