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与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图片由合肥六中提供)
王勇与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图片由合肥六中提供)
学校开放办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请进来,走出去”,而是要在教育管理和思想上打开与放手,这里面既有管理模式的开拓,也有多维度的合作,更有多渠道的资源整合。
开放一:打破封闭的学习方式
王勇认为,对高中生而言,学习不该是封闭的,一个人自顾自地学习,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和学业上的故步自封。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想办法让自小习惯了被动接受的学生变得主动起来。
教学形式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合肥六中的合作学习机制应运而生。起初,只能做到学生人数上五六个人一组的平均分配,任务也主要在课下完成,类似于课外兴趣小组;后来,为了方便课堂讨论,就把两人一排的座位安排调整为三人一排;再后来,学校开始兼顾到学生性格、学力基础、学科倾向等方面的差异,借此进行班级学生编组,变个体评价为小组评价。于是,课堂上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变得比以前更加积极主动。
合作学习除了在课堂上发挥效力之外,还体现在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拓展活动的共同参与上。
与合作学习相呼应的是导师制的实行。学校要求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每一位教师都要做学生的导师。学生不管是在生涯规划上、还是心理或学业上遇到困惑,导师都有义务给予指导和帮助。导师制的实行,渐渐让学生开始发生变化。以前一些羞于开口提问的学生,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也开始由跟着跑、做旁听生,到主动问问题;课间十分钟,老师常常被学生围着脱不了身。一位教师深有感触地说,学生这种主动学习提问的情形又回来了,课堂不再像过去那样沉闷。
学校启动的生涯规划教育,既是为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理想,也是为彻底抛弃标准化生产、摒弃圈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个性化发展而采取的一项措施。学校帮助学生通过语言、文化、地理、科技创新等主题研学和旅行活动,让课堂延伸,也让学生打开眼界,开阔心胸,从而树立人生目标和理想信念,在研学的过程中澄澈心灵,陶冶情操。“如果怀揣一颗乐于助人的心,是否会感到胸口也燃起了能够发光发热的火焰呢?”参加宝岛文化之旅的学生,在考察台湾磐石中学的生命课程和职业课程之后,畅谈了对生命的重新感受和体会。
“让我温暖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真正的发达,不是建立在对自然的破坏上,而是所有物种的共同生存。”一位参加美国夏令营回来的学生这样谈他的感受。
开放二: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
开放办学,必须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而这一切,取决于教师的视野和专业眼光。
20多位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被先后派到国内外学习考察,零距离接触先进办学理念和做法,使他们撰写出来的考察报告充满了反思:“一定要打破课堂的沉闷”“我们总是告诫学生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可我们又何尝不是在教死书呢”“师生之间没有情感交流,就不会激起思维的火花”……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管理干部等不同层次和类别的考察学习活动,让大批教师受益。据统计,2年来,学校70%以上的教师都有过外出培训的经历。虽然无法直观地统计出培训效果,但从学生问卷调查反馈的情况看,学校师生关系、课堂气氛、教学形式等多项指标已经有了很大改观。
学校教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让教师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做一个成功的教师”。学校与北师大大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相关部门合作,从评价改革入手,引导教师转变观念。过去的教师评价往往服务于考核奖惩,评价主体是领导、同事,根据评价结果,教师除了知道自己人缘好不好之外,其他的所知甚少。通过培训,教师们欣然接受了从完整教学过程、学生知识接受度、吸纳和情感培养、能力品质及家长思维换位效果出发的评价方式,通过研读自己的课堂教学测评反馈报告,进一步真实地了解了学情,唤醒了“回归教育本质,遵循以尊重学生为主的教育规律,唤醒学生内在自觉”的育人观念。
学校除开展同课异构外,还进行了跨学段纵向开放式的教学研讨创新。同课异构关键要在“异”字上下功夫,要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评价。通过这个平台,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科教师在一起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开放式同课异构活动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学校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和信息学等十门学科。学校利用地处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区域的优势,邀请多所名校参与其中,从学科拓展到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共同探讨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教育规律,探讨小升初、初升高衔接规律。
开放三:打破闭锁的教育格局
学校教育只有向家长开放,赢得家长和社会支持,才会形成教育合力。
学校在各个年级成立了家长学校,设置了家长接待中心、校长接待日。在学校的引导下,家长们积极行动起来。在学校组织的家长读书会上,主讲家长介绍有关家庭教育的读书体会,其他家长参与讨论和学习;个别家庭出现子女教育问题,一时无法解决,有经验的家长就会在家校联系群中现身说法,给予指导和帮助。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家长的作用在逐渐放大。有些家长受聘成为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知名书法家走进校园为学生讲书法,人大工作人员走进校园讲民主与管理。一位家长感言:“非常高兴学校能够如此注重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在向家长开放的同时,学校也开放了社会资源进校的入口。思源大讲堂、博雅大讲堂、校本课程等相继承担了这种功能。
学校一期又一期的海报展现了思源大讲堂和博雅大讲堂的精彩。“每个顾客踩一脚,就能维持整个超市的供电……”这是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励杭泉教授在为师生揭秘“高分子世界”的神奇;“唯有丰富自己,才能拥有自信。那么,你的自信来自于哪里?——来自于脚下的这方土地!让我来告诉你,你会感受到作为安徽人的文化自豪,从而增强一份文化自信。”这是国家一级编剧侯露老师在向师生普及“安徽地域文化”。同时,学校还组织师生走进中科大校园,聆听博士生导师、科技哲学部主任徐飞教授诠释“传统文化与科学精神”……
校本课程是教学双向选择的一门选修课程,发挥的是教师的“课外功”。学校开发和引入了100多门选修课程,遍布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传统文化等各个门类,担任选修课教学任务的有一专多能的校内教师,也有大学教授、医生、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文艺工作者等。学校自主研发的网上选课和评价系统,使课程选修和课程质量评价成为一种自由开放的过程,学习场所可以是教室,也可以是博物馆、大自然……一位参加过古徽州文化考察课程的学生说,从考察实践中,我学到了课本和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太有收获了。一位班主任老师说,几个选修软笔和硬笔书法基础课程的学生,一个学期后书写态度和书写质量大有改观,原来浮躁的性格也沉静下来,成绩也提高了不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校长观点】
在困境中选择突破
高中是学生身体、心理迅速成长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期,更是学生从少年走向青年的重要过渡阶段。高中教育有其独特价值,理应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坚持全面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然而,由于高中学校普遍面临着高考升学压力,学生和家长也面临着“考大学”和“考什么样的大学”的压力,使得“学校育人、教师传道”往往不能正本清源。于是,造成了当下高中教育普遍存在着应试教育大行其道、学生不堪重负、家长苦不堪言、学校左右为难的怪相;造成了学生只能在校园里“转”、在教室里“学”、在题海中“游”的不正常现象。如何才能打破这一怪相?
自上任合肥六中校长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和寻求破解的办法,也常常与家长、与教师甚至与自己的传统思想和观念“斗”。我在办学中始终坚持“促进学生主动、充分、健康发展”的理念,努力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封闭的校园制约,打破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践行不断开放的办学思想。由此,就有了学生走出校园,大规模开展研学旅行;教师走出学校,大胆尝试跨学段、跨学校的课堂研讨;学生迈出课堂,大胆走进自然去探究学习;家长走进学校,充分参与学校管理的探索和实践……在开放办学中,学生获得了主动发展的体验、充分发展的机会和健康发展的感悟。
这些探索不仅没有影响学校高考升学率,反而在近两年的高考中不断取得佳绩。学校连续三年成为获得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最多的高中校,学生连续在全国中运会、科技活动中摘金夺银。学校的口碑也因此日盛。应当说,这是对学校践行不断开放办学思想的最高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