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认真的人
●教了几十年的书,每次上课前还要备课
●办“精神家园”,邀学生周末来家里聊天
往阳台上摆个桌子,就着室外的光线拿着放大镜认真地备起课来。在学生石慧霞关于潘懋元的记忆里,这个场景的记忆让她无比深刻。事实上,尽管教了几十年的书,每次上课前,潘懋元都要先做备课,并针对需要修改的部分进行调整。
前几天得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荣誉,让潘懋元突然又忙碌了起来,要去北京领奖、要接受记者采访……但最让他担心的,却还是没有时间备课,“我有压力啊!”
潘懋元承认自己老了,“这是自然规律。”但他在工作上的态度却未曾因为漫长的教龄而有丝毫敷衍。潘懋元说,自己的长寿秘诀就是动脑,“如果你从没有间断教书、读书,经常动脑筋,那么,你的头脑就不会老。”
潘懋元更注重的是与学生的互动,在经过一轮的课程教学后,学生要从潘懋元先生提供的话题中选取某个话题进行一个月的自由学习、研究,潘懋元也会随时提供必要的咨询,每位博士生就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全班进行讲课和答辩,其他博士生展开讨论,潘懋元会就每个学生的讲课内容和教学能力进行全面恰当的点评。
每学期结束,代表着潘懋元又要面对一个庞大的工程——他通常需要花费近三、四个月的时间完成课程作业的批改。这其中的阅读量可能达50万字,潘懋元在阅读学生论文时并非走马观花,而是对每篇论文逐一进行评阅。
潘懋元还为学生们创造一个“精神家园”。这个“家园”,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本来只是几个学生在每周六固定来潘先生家里随意聊聊天,进行思想的碰撞。30多年过去,却不自觉地渐渐成为了每周六固定“开场”的学术沙龙。潘先生特殊的人格魅力,沙龙轻松的氛围,让参加沙龙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发言时,潘先生往往手拿一支香烟边抽着边笑眯眯地认真倾听,在精彩处插上一些精到的评论。不过,这里也不乏娱乐活动。世界杯时,大家就索性一起看起球赛,“看球也是一种学习嘛!”潘懋元笑道。
印象
越活越俏皮
偶尔还刷微信
在潘懋元过90岁生日时,他的几百名学生赶来祝寿。“我当时就想,如果我60岁退休,离开教师岗位,也不可能会有这几百位学生如今出现在这里了,与我成为师生。”潘懋元说。
多年的从教生涯,让潘懋元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这些年轻人有着不同的喜好和想法,而在当老师的过程中,潘懋元同样也在学习,从不同的学生身上了解他们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而长期跟年轻人相处,使得这名老者即使背越来越驼,人却活得越来越俏皮,讲话时他总是言简意赅,轻松幽默,偶尔潘懋元还会低头刷刷微信。大儿子潘世平说,父亲闲暇时,甚至还会钻研新手机的功能,“有时我都不知道怎么用,他都已经会用了。”
奖金分给学生
还觉“留了私心”
关注年轻人,支持年轻人,在潘懋元多年来的行动中能一觅踪影。 2000年八十寿辰时,潘懋元从个人积蓄中拿出近20万元设立“懋元奖”,每年在厦大校庆期间对那些秉承其“板凳敢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之精神的优秀年轻师生给予奖励。2006年,潘懋元又捐款25万元,其中20万元指定用于“懋元奖”,成为在校教师中个人捐款数额最大的一笔;2010年,他又捐出个人积蓄60余万元;在教育研究院,每到过年潘先生都会包一个红包,今年春节他又将自己的奖金拿出来分,而在他看来还是留了点“私心”,“我也留了点奖金给家里人。”每年新生入校,潘先生总要见见教育研究院的新生,他还自备一个小节目,那就是用教育研究院师生的名字制作谜语,让大家来猜,猜中有奖。
不过,对于自己的孩子,潘先生却索性“放养”管理,他的四个子女都年过六旬,如今有两个从事与教育相关的行业。“我行不教之教,相信他们,让他们自由发展。”潘懋元说,“有次女儿找对象了,跟我说一声,我就说了两个字,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