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最大导盲犬基地成立8年面临困境 创始人卖房维持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8-31 09:30:44
 
  曾有一部电影叫《导盲犬小Q》,改编自真实故事。影片讲述了一只名叫小Q的拉布拉多导盲犬的一生,催人泪下。

  影片里的温情故事发生在另一个国家,在我国,目前只有几十名视障人可以牵着自己的爱犬走出家门,享受生活的乐趣。

  让社会接纳导盲犬,让更多视障人能用上导盲犬,不仅需要公益人士的呼吁和奉献,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有关部门能够从机制上给予导盲犬事业更多支持。

  因为,对待导盲犬的态度,其实就是我们对待视障人的态度,也是我们对待文明的态度。

  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曾获残奥会跳远金牌的女视障运动员平亚丽举着火炬,牵着一只名叫“Lucky”的导盲犬跑向最后一棒,这个镜头一度感动了许多人。至此,很多国人才知道,中国也培训出了自己的导盲犬。

  这条导盲犬来自于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记者来到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大连医科大学院内的该基地,从校门进入校园,经过一片足球场后,远远地听到吠声。基地由一座呈“U”字型的3层办公楼以及被铁栅栏围着的训练场地组成。场地由大连医科大学免费提供,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有标准犬舍、繁殖犬舍、导盲犬淋浴间。因为接受导盲犬的视障人还要与导盲犬有一段磨合时间,因此,基地还设有视障人宿舍。

  与工作人员交谈、观看导盲犬训导员工作,让记者不时地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爱心所感动,也深深忧虑他们的事业困难重重,步履维艰。

   24万人与一只犬

  根据2012年的人口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有1731万视障人士,占全球视障人士总数18%。他们的世界是“黑色”的,对于视障人来说,最困难的是出行,可生活、工作又怎能不出家门呢?

  世界第一个导盲犬培训基地始建于一战后的德国,目的是为在战争中失明的军人服务。之后,各国开始建立导盲犬培训基地。根据国际惯例,全国1%以上的视障人使用导盲犬时,才能称该国为“导盲犬普及”。而我国,从现有的资料看,中国导盲犬培训基地在8年时间里,共为视障人提供导盲犬72只。南京警犬研究所在培训警犬的同时也培训导盲犬,但是否无偿提供、提供数量并无数据。据央视今年6月30日报道,河南、上海、山东正在筹建导盲犬培训基地。仅就大连培训基地提供的数字来看,我国约24万名视障人中才有一只导盲犬,远远没有达到国际标准。

  这一基地的创始人叫王靖宇,吉林省九台市人。他在日本广岛大学攻读动物行为学博士时知道了导盲犬。看着视障人牵着导盲犬自如地走在大街小巷时,他想,如果中国的视障人每人都能有一只导盲犬,该多好啊!

  10年留学归来,他选择在大连医科大学从事动物行为学、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研究。然而,他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为视障人找回另一双眼睛”的导盲犬培训基地。王靖宇查阅了大量的外文资料,还打电话咨询外国专家,一步步摸索导盲犬培训方法。2004年10月,他在大连、沈阳、鞍山的宠物市场买回三只幼犬带回家训练。由于没有经验,小狗在家里乱跑乱跳,时常打碎东西、咬坏家具、还到处小便,没办法,他只好请外国专家来培训。因此,刚培训出的导盲犬只能听懂英语口令,视障人也得学习简单的英语。2006年5月15日,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批准,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成立了。大连医科大学对王靖宇的工作非常支持,无偿提供了办公场所和训练基地。

  导盲犬培训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如犬种,只能选择纯种的“拉布拉多”和“金毛”,或者两者交配的“金毛拉拉”,也有少量的德国牧羊犬,因为它们聪明、温顺。即使犬种符合,也不能个个“成才”,淘汰率高达70%。导盲犬培训有直行、坐下、卧、等着、上下台阶、避让障碍等30多项科目,这些科目都训练完,再与使用者磨合,导盲犬正式“上岗”,得一年到一年半时间;培训出一只合格犬需要投入12万到15万元,包括犬粮、疫苗、训导员工资等开支。

  王靖宇知道,视障人多数生活条件较差,昂贵的导盲犬他们根本买不起。于是,基地建立之初他就明确一个原则:为全国视障人无偿提供导盲犬。需要者报名登记,排队等候。这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为视障人无偿提供导盲犬的基地。然而,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具体执行起来,困难接踵而至。

  仅有热爱是不够的

  14时30分,女训导员王鑫牵出“七仔”进行训练。据王鑫介绍,他们现有12名训导员,男女各一半,共50只待训犬。根据训导员业务水平,多的要负责五六只,少的也得两三只。每只狗每天训练40分钟到1小时,还要给狗洗澡、喂食。下班后,还得留两名训导员值班,还有,晚上8点,要给狗再放一次风,工作量很大。夏日的大连,骄阳似火,王鑫今年35岁,由于在外时间长,脸晒得黑里透红。

  王鑫在日本岗山大学学习心理学,2年语言,4年大学,2年硕士,1年博士,博士没毕业她就回到了大连。之所以选择当导盲犬训导员,一是喜欢狗,二是因为母亲就是在大连较早得到导盲犬的视障人之一。

  最初,母亲靠导盲犬引路,王鑫并不放心。连续3个月,她跟在后边观看,遇到障碍物时,王鑫经常急得大喊大叫,可每次母亲都不满地说“不用你管,听狗狗的”。王鑫发现,遇到障碍物时,狗会停下来,提醒母亲,然后绕开走。过横马路时,狗狗会根据往来车辆车速决定是否通过,3个月下来,她觉得狗狗简直神了。回国时,她已经在一家服装外贸公司找到了工作,可她决定加入到培训导盲犬队伍中来。经面试,从2010年10月起,她成了一名训导员。

  那时的王鑫,30岁出头,也是谈婚论嫁的年龄。尤其还在日本生活、学习过9年,非常注意穿着打扮。然而,那些调皮的狗狗,一撒起欢儿来,经常对她的脸舔上几口,王鑫说,只舔一下,妆就白化了。因此,自从当上训导员,爱美的王鑫上班基本不化妆。

  不仅辛苦,脏累,收入也不高。王鑫月收入不到3000元。大连的物价在辽宁省14个市中首屈一指。不到3000元的工资根本不够花。“你有病啊!”王鑫的同学年薪几十万、上百万的有多位,看着晒得黑黑的、收入又那么少的王鑫,同学替她抱不平。“物质、精神,看你要什么?我干我喜欢的工作,我快乐。”这是她坚持的理由。

  每天下午4点20分,是给狗放风的时间。年轻的训导员刘艳春一锹锹将狗屎撮到垃圾桶内,炎热的夏日,狗身上的味加上狗屎的味,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训导员王庆伟告诉记者,他出门都不敢往人多的地方去,因为有许多次,他往人群中一站,身边的人就开始抽着鼻子左顾右看,说有股“狗味”,目标当然最后锁定在他身上,在众目睽睽下让他感到非常尴尬。

  王庆伟告诉记者,他是因为喜欢狗,才干这行的。记者采访当日,恰巧遇到了带着导盲犬“壮壮”从江苏常州坐飞机来看望培训基地工作人员的视障人按摩师丁志强。4岁的“壮壮”离开这里已经有1年半了,可它还认识王庆伟,亲热地扑过来。王庆伟很动情地说:“狗懂事儿,你对它好,它不会忘记你。”

  担任训导员的全是年轻的高校毕业生。“喜欢”二字背后,却是成家立业的压力。训导员上岗工作,需要3~5个月的培养,培训一只导盲犬周期是一年到一年半,一个成熟的训导师需要经过两年到三年的历练,可是,往往一个周期结束,甚至还没有结束,训导员就辞职了。仅8年时间里,流失的训导员就有近80人。

  大连培训基地每年需要资金大约200万元,过去主要依赖慈善捐助。从2010年开始,大连市政府规定每只导盲犬“毕业”,财政补贴6万元,财政补贴比较稳定,但慈善捐赠却时多时少。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基地收入4.8万元,支出近45万元,亏损40万元。收入最多的一年是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因为残奥期间人们更加关注导盲犬,该年度得到的捐赠近130万元,支出136万余元。为保证基地正常开销,王靖宇把在大连的房子都卖了。

  视障人士需要导盲犬,然而受资金困扰,基地不仅不能扩大规模,生存都遇到了困难。在捐款名单上,从2012年5月15日至2013年5月15日,记者看到多数为几百元和千余元,达到万元的只有10份,捐款最多的叫陈燕,是中国第一位女盲人钢琴调律师,捐款43000元。还有捐鸡蛋、犬粮、疫苗、沐浴液、工作服的。

  社会接纳有赖制度完善

  在基地采访时,遇到几位志愿者,有来帮助服务的,有来要求领狗回家饲养的。西安某部队现役军人李骊是带着女儿姚柯羽一起来的。李女士说,她们在电视上看过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的事,非常感动。女儿喜欢狗,一定要到大连培训基地当几天志愿者。

  为了让导盲犬从小习惯与人打交道,首先就得让它们熟悉家庭环境,因此,幼崽要在家里饲养40多天,除训导员外,还需要一些每天都有人在家的家庭帮助饲养。基地办公室主任王艳告诉记者,愿意领养小狗的人特别多,他们中有喜欢狗的,也有愿意献爱心的。对要求领养小狗的,他们还要严格考察,询问领养动机,看家庭环境,看生活条件,都达到要求了,还要签订合同,因为担心有人喜欢上这只狗了,不愿意还回来。对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基地提供犬粮。这天来要求领养小狗的是位中年男子,王艳与他谈了好长时间,让他回家再和家人商量商量。据介绍,每年领养小狗的、上门做志愿服务的,都在百人左右。

  视障人按摩师田凤霞、林妍是2010年从大连培训基地得到导盲犬的,她们也是沈阳市最早拥有导盲犬的两位视障人。然而,她们带着导盲犬上街、上公交车、打出租、进商场,屡屡受阻。田凤霞是沈阳市政协委员,她经常要去机关办事,但同样被门卫阻拦,磨碎了嘴皮子,也不允许牵狗进办公楼。北京、上海、郑州、杭州、徐州、兰州……大连培训基地无偿提供的导盲犬分布在16个省市,开始时都曾遇到这个问题。

  《沈阳:导盲犬“雪瑞”的尴尬一天》、《谁来为中国导盲犬“导盲”》、《导盲犬的中国困境》……一时间,视障人牵导盲犬出行受阻成了许多媒体报道热点。媒体的呼吁很快引起有关部门关注,也得到市民的同情和理解。今年6月30日,央视报道称,我国正在准备制定导盲犬工作标准。虽然包括视障人牵导盲犬出行、进入公共场所的标准还在制定中,但许多省市政府、包括市民对视障人牵导盲犬出行已经给予宽容和理解。2013年9月3日至6日,沈阳视障人按摩师林妍在导盲犬“雪瑞”的引领下,从沈阳乘火车到北京,坐地铁、进名胜景区、逛商场……一路畅通无阻,让林妍这个“80后”女孩玩得非常开心。她说,2011年她带着“雪瑞”到北京接受采访时,14个小时打了两次“110”,因为公交、地铁都不让她上。

  江苏常州视障人按摩师丁志强带着导盲犬“壮壮”来大连培训基地看望朋友,丁志强笑着告诉记者,坐飞机、乘公交、打的,一路非常顺利。

 

来源: 工人日报 作者: 编辑: 刘彩娟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