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顾客点半斤虾1小时后变3两 监管局两访证明没坑人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8-15 15:44:48
  在外用餐,我点的活虾活鱼份量足不足?端上桌的生猛海鲜是不是点的那只?到餐厅消费的你,是否会常常遇到类似的疑问。

  近日,市场监管局城西所就接到这样一起消费投诉:7月15日晚,赵女士在澳门豆捞点了半斤深水虾,没下锅吃,一个小时后称重发现深水虾只有三两。赵女士认为店家缺斤少两,店家则解释,深水虾体内含有大量水分,放置一小时可能会有少量的水分蒸发,但赵女士点的虾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明显的差别,他们也不明白。

  暗访调查:

  点半斤虾一小时后去掉竹签为220g

  8月4日11时许,笔者跟随身着便衣的城西所暗访人员一行5人,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一起来到了富春街道江堤路78号的澳门豆捞富阳二店205包厢。我们点了半斤深水虾、一只龙虾、一种肥羊、三种肥牛类菜品及几种蔬菜。

  几分钟后,服务员陆续端上了所点菜品,其中深水虾每只都已穿上竹签,龙虾已除去内脏、泥沙剖成四片搁在冰块上,并告知龙虾称重为1.79斤。我们借口有同伴不爱吃海鲜,要求服务员将深水虾和龙虾先放在备餐桌上。

  一个小时过后,城西所暗访人员要求服务员现场称深水虾分量。服务员将一台电子称端进了205包厢。暗访人员取出事先准备的两个标准砝码验称,电子称是准的;而后服务员称穿着竹签的深水虾,电子称显示:250g;随后暗访人员要求服务员除掉竹签再称深水虾,电子称显示:220g;暗访人员又要求单独称竹签的分量,电子称显示:30g 。除掉竹签的虾加上竹签分量,刚好为250g。

  “你们是不是把30g竹签的分量也算入了半斤虾?”暗访人员询问,服务员表示,吃火锅用的虾都要穿上竹签,所以每次顾客点半斤虾,他们都会多称2到4钱,拔掉竹签的虾分量轻了,可能是水分蒸发所致,但是为什么刚好是30g,他们也说不清楚。

  比较试验:

  穿虾挤出20g水分,放置流出10g水分

  从数字上看,赵女士反映的“点半斤虾实际只有3两”严重情况并没出现,但的确存在着30g的疑问。

  为进一步解开疑问,8月11日14时许,城西所调查人员又一次来到澳门豆捞富阳二店进行比较试验。在此之前,调查人员曾多次邀请投诉人赵女士一同到场做比较试验,并现场为双方进行调解,但赵女士因工作忙没时间最终没能到场。

  在调查人员再一次用砝码验称后,澳门豆捞富阳二店的周美霞店长从海鲜池中捞上深水虾,首先称250g,而后一一穿上竹签后,再称为260g。调查人员让周店长数出所用竹签根数,26只虾用了26支竹签,单称未使用的26支竹签分量,为30g。也是说,经竹签穿制后的虾(260g)比单独称虾+竹签的分量(280g)少了20g,而这20g正是穿制过程中深水虾挤出的水分。

  随后,穿好的虾在空气中放了一个小时后,服务员再次称重显示:穿着竹签的深水虾为250g,拔掉竹签的虾重220g,单称拨下的竹签仍然为30g。也就是说,经过一个小时的放置,竹签分量不变,而放置过程中深水虾又流出了10g水分。至此,30g的疑问彻底解开,澳门豆捞没有缺斤缺两,是穿虾过程挤出了20g水分,放置过程流出了10g水分。

  维权工作:

  运用多种调查方式查清事实还原真相

  事件后,笔者发现澳门豆捞在海鲜池、菜谱的醒目位置上增加了温馨提示:“建议顾客在海鲜池现场查看称重,也可要求现场查看切配”。

  城西所工作人员表示,澳门豆捞在此调查期间表现出的诚恳自律,让监管维权部门很有些惊喜:不埋怨、不指责,积极主动配合部门调查,查清事实后自找细节不足、快速完善提高,而后真诚感谢消费者的关注,媒体和部门的监督指导,充分展现了一家大型连锁餐饮企业的诚信自律和不断自我完善的良好形象。

  据悉,城西所辖区经济户口众多、商业经济繁荣,消费维权任务十分艰巨,今年1-7月共处理“12315”和“12345”投诉举报件338件。此次调处澳门豆捞深水虾分量之差的过程,对城西所工作人员下一步做好消费维权工作有了新的启示:对疑难复杂消费纠纷投诉,可以邀请媒体,运用暗访调查、比较试验、情景模拟等多种方法查清事实、分清责任,让消费者理解、让经营者信服。

来源: 钱江晚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