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旅游频道 > 旅游新闻
旅游兴起“说走就走”族 11.8%受访者会不做计划就上路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8-12 08:36:49

  漫画:红叶

  抛开一切顾虑,“说走就走”的旅行观念,近年来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18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以来,76.7%的受访者出门旅行过。虽然大多数受访者出行时间多集中在法定假日和双休日,但54.1%的受访者倾向于自己安排行程,有11.8%的受访者会选择不做计划,背上包就上路。

  受访者中,学生、上班族、自由职业者、退休者分别占10.9%、74.7%、10.7%、2.5%。

  正在德国英戈尔施塔特应用技术大学做交换生的刘娱告诉记者,今年3月初,她一个人去了奥地利和匈牙利。“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做长途旅行,一切都自己搞定,去哪里也完全随心。”刘娱说,虽然没人陪,但她感觉格外自由。

  在北京某网站工作的祝佳音,每年至少会为自己安排三次长途旅行。祝佳音坦言,虽然自己是一名旅游爱好者,但每一次旅行,准备时间最短也要两到三天。

  调查显示,受访者旅行时间大多依然集中在法定假日(47.1%)和双休日(40.4%),其次是年假(32.6%)。15.2%的受访者表示只要有旅行的想法,随时都会付诸实践。

  在旅行方式的选择上,54.1%的受访者会查阅旅游攻略、交通信息,自己制定行程;34.5%的受访者会报团让旅行社安排;31.4%的受访者会参考别人的旅行方式。不做计划,背包就上路的受访者占11.8%。

  从目的地看,名胜古迹、名山大川等著名景点(42.3%)依然是受访者的主要选择。23.8%的受访者会选择去知名度较小、游客较少的地方;29.5%的受访者对目的地没有特别偏好,“只要是没去过的都可以”。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认为,“说走就走”一族通常有三个特点:年轻人居多、个性自由、收入较低。“不过,现在也有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旅行经验,他们可能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休假或辞职出去旅游,钱花完了再回来挣钱。旅行的收获让他们在工作中精力充沛、富有创造性。”他表示,这种旅行方式热起来,可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经济上的支持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现在大众传媒对于这种旅行方式的宣传和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为‘说走就走’提供了可能。”东南大学旅游管理系讲师陈钢华指出。

  调查显示,“放松心情,缓解压力”(70.1%)是受访者出行的最普遍动机;其次是“开拓眼界,增长见识”(49.2%)。受访者出行的其他动机还包括:品尝美食、购物消费(38.9%);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36.9%);拓展人脉、结交朋友(14.1%);接受挑战、磨练意志(14.1%);寻找创作素材和灵感(6.4%)等。

  今年刚从东南大学毕业的陆艳芳,现在是无锡市的一名“大学生村官”。上大学时,她曾跟男朋友一起一时兴起去徽杭古道旅行,一天之内走了20公里。在她看来,说走就走不但是思想上的“冲动”,更是消费上的“冲动”,经济条件对于旅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制约条件。

  调查显示,受访者未能实现旅行想法的三大主要原因是“假日太少或太短”(51.8%)、“工作、学习太忙”(51.6%)和“经济不宽裕”(50.5%)。此外,“没有旅伴”(22.9%)、“懒得付诸实践”(17.8%)、“担心人身财产安全”(16.1%)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出行的愿望,还有13.6%的人“嫌麻烦”。

  “从旅游学上来讲,‘说走就走’有时会对旅游目的地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陈钢华指出,因为他们旅行的计划性不是很强,对于目的地的风俗习惯、环境可能不那么熟悉,也许会出现破坏环境、冲撞当地文化习俗等状况。他提醒道,出于安全考虑,旅行最好是建立在对要去的地方有一定了解,对旅行行程有一定安排的基础上。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 单春盈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