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北京 三联虹普
新合纤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联虹普)通过了证监会创业板
发审会,这距离4月28日预披露还不到一个月,可谓神速。
7月28日晚间,三联虹普网上中签号出炉,共中签2.4万个。
虽然三联虹普挂牌在即,但是外界对其存在的诸如其募资用途不务正业、客户过于集中及所处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的质疑却愈加强烈。
募资用途令人费解
资料显示,三联虹普本次IPO拟发行不超过1334万股,募资4.22亿元,用于工程开发中心建设项目、苏州敏喆机械有限公司厂房及配套设备建设项目、长乐运营服务中心建设项目、购置办公用房和偿还银行
借款。
其中购置办公用房一项所耗费的募集资金就达1.09亿元,是三联虹普本次IPO的第二大募投项目,略低于苏州敏喆机械厂房及配套设备建设项目的募投资金1.12亿元。
对此,三联虹普在招股书中解释为,“一方面,满足公司业务发展及新员工增加对办公场地的需求;另一方面,改善公司资产结构及提升公司形象。”
招股书显示,2013年度三联虹普与北京绿地京华置业有限公司签署关于购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大望京3号地绿地中心4号楼第24、25层的《绿地中心定向开发协议书》,合同总价款1.82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预付7273.73万元,剩余价款则拟用本次募集资金购置。
除耗巨资购置办公楼,三联虹普还曾在苏州购置多套商品房。招股书显示,2013年度苏州敏喆曾在苏州累计购买25处房产作为其员工宿舍,涉及金额2315.04万元。
也就是说,2013年三联虹普仅购房款一项已近亿元。
在三联虹普的五个募集资金流
向中,有两个项目是在租赁的厂房中实施,“工程开发中心建设项目”和“长乐运营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均为租赁其他厂商土地。对影响公司未来发展的工程建设
均选择采用租房的形式,而对办公楼的置办却出手如此阔绰,这不禁让人想问:三联虹普IPO,究竟是为了提升核心业务实力、与投资者分享成长果实,还是另有目的。
有业内人士指出,三联虹普愿意耗费巨资购买办公用房用于提升公司形象,而不愿意花钱购买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建设项目用地,显然IPO募集资金“不务正业”。
此外,其募资用途中的“偿还银行借款”同样令人费解。招股书显示,三联虹普分别于2014年3月28日、4月2日和4月4日向北京银行
借款500万元、1500万元和3000万元,共计5000万元,贷款期限一年。
现在该公司计划用募集资金偿还这三笔银行短期借款。而就在2013年12月,三联虹普用5000万元闲置资金购买了招商银行
理财产品
岁月流金51386号,还用10万元闲置资金购买了招商银行点金池2号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
也就是说,刚用5010万元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三联虹普旋即向银行举债5000万元,现在又通过IPO募集社会公众资金来偿还这笔借款。这种“捧着金饭碗要饭”以及要投资者为企业还债的行为应当警惕。
客户高度集中且关系复杂
三联虹普主要销售客户高度集中,也受到市场的关注。
2011年-2013年,三联虹普前五大客户合计营收1.85亿元、2.35亿元和2.32亿元,占营收总额的79.19%、82.72%和67.01%。
三联虹普称,客户集中度较高是由公司的市场定位及锦纶行业产能集中的特点所决定的。2012年我国锦纶产量181.46万吨,当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锦纶民用长丝生产企业产量合计约为67.64万吨,约占国内锦纶总产量的37.28%。
三联虹普客户集中度较高的现状短期内难以回避。三联虹普在招股书中提示,若公司出现核心客户流失或核心客户无法正常履行与发行人签署的业务合同等情形,将对公司的盈利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
尽管三联虹普在2012年和2013年的前五名销售客户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力恒锦纶和恒申合纤两大重要客户,始终占据着半壁江山。
其中力恒锦纶与三联虹普关系尤为密切。招股书显示,2011年至2013年,力恒锦纶分别向三联虹普采购5955.37万元、4638.80万元、4677.46万元,分别位列三联虹普的第一、第三、第三大客户。
本报记者梳理招股书发现,力恒锦纶除了是三联虹普的主要销售客户外,二者之间还有其他关系。
力恒锦纶可以说是三联虹普的“房东”。
招股书显示,三联虹普的五大募投资金流向之一的工程开发中心建设项目的工程实验室就是租赁力恒锦纶的场地。
2011年6月20日,三联虹普与力恒锦纶签订《房地产
租赁协议》,租赁其位于长乐市江田镇漳流村的土地及在该土地上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建造的房屋(尚未建设)3000平方米,用于工程开发中心长乐工程实验室运作之用,租期为2011年6月20日至2021年6月19日,根据双方约定,三联虹普募集资金到位并正式书面通知力恒锦纶后,开始向力恒锦纶支付租金,租金为5万元/月,这是目前三联虹普租期最长的租赁合同。
另外,力恒锦纶还是三联虹普的合作伙伴。招股书显示,目前力恒锦纶与三联虹普正在合作进行“年产10万吨聚合工艺及装备研究”的项目,并约定“项目合作过程中产生的专利、商标、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归发行人所有,工业化推广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归力恒锦纶所有”。
既是“重要客户”,又是“房东”,还是“合作伙伴”,力恒锦纶和三联虹普的复杂关系给三联虹普的交易公平性和业务独立性打上了一个问号。
受困锦纶行业产能过剩
作为从事锦纶工程技术服务的拟上市公司,三联虹普面临着锦纶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困局。
2012年以来,受困于行业的产能过剩,锦纶生产企业出现整体经营风险。几家与三联虹普存在经营联系的已上市公司在财务数据上极不乐观:长乐力恒2011年、2012年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47.86%、68.66%;华鼎锦纶2012年净利润大幅下滑44.39%,在2013年短暂增长之后,今年一季度再度大幅下滑151.07%;另一家上市公司华润锦纶面临同样的窘境,数据显示2013年该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104.4%,今年一季度甚至同比下滑207.17%。
公开资料显示,力恒锦纶位列三联虹普前三大客户,华润锦纶控股子公司烟台华润也是三联虹普的大客户之一。虽然近年来三联虹普营收取得了稳定增长(2011年到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2.33亿元、2.84亿元和3.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73%和21.87%),但在大客户出现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亏损的情况下,三联虹普将很难独善其身。
其招股书也提到,锦纶行业周期性波动将给发行人经营带来风险。三联虹普主要业务对锦纶行业发展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若不能及时发现市场变动信息,调整经营策略,将影响到公司的业务扩张和盈利水平。
与此同时,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下游市场需求低迷、锦纶产品价格快速下降、锦纶纺丝企业资金紧张、库存压力偏大、内需不足,以及受汇率和全球经济下滑影响导致的出口减少,这一系列的原因使得锦纶市场雪上加霜。
作为主要服务于锦纶企业的公司,可以预见的是,一旦未来锦纶企业盈利水平出现持续大幅下滑,现金流出现困难,三联虹普客户可能出现在建锦纶工程项目款项支付滞后、延迟或者取消投资计划等情况,从而造成三联虹普面临已签署合同无法正常履行、盈利水平降低和款项回收无法保障等风险。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锦纶的用途十分狭窄,目前大部分用于民用纺织品。无论从技术含量、盈利能力,还是从应用领域、发展前景来看,锦纶在化纤材料中都不具备优势,其在未来的生存前景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