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美食频道 > 美食资讯
绿豆怎么煮最消暑?揭秘煮绿豆的4个妙招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7-17 14:43:48

  夏季一碗绿豆汤,做法简单,且解暑清热。但即便如此简单的绿豆汤也有一些烹饪小技巧,你知道怎么煮绿豆汤才最消暑吗?

  绿豆,甘味,性寒,中医认为,绿豆能清热,消暑,利水,解毒,也是夏季最常见的清热解暑的食物,但如果我们以清热消暑为目的食用绿豆,那绿豆汤的熬制方法就很有讲究了,因为绿豆汤的熬制时间不一样,其功效也会不同。

  有研究表明,抗氧化能力越强的豆汤,其解暑效果越好。然而,不少人会发现绿豆汤很容易变色,开始煮出来的是碧绿的汤,倒出来不一会儿就变成了红色。在解暑效果上,红色豆汤和绿色的有什么区别呢?本实验对不同颜色豆汤的抗氧化性进行了测定,同时研究了煮绿豆汤不变色的方法。

  方法:以绿豆为原料,豆和水的比例为1:10,加盖煮制10分钟。首先,对绿色和红色豆汤的抗氧化性进行了测定;随后,分别用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蒸馏水煮豆汤;最后,把自来水调到不同的pH值来煮豆汤。

  结果:

  1、抗氧化性结果显示,红色豆汤抗氧化能力明显低于绿色豆汤。颜色越红,抗氧化能力越低,也就是说绿色豆汤的解暑效果要好于红色豆汤。

  2、不同水质煮制的绿豆汤颜色不同。蒸馏水颜色最绿,而且长期不变。其次分别是纯净水和矿泉水。自来水煮绿豆汤颜色变化最快,在接触空气之后几乎每一分钟都明显变深,很快就变成红色。

  3、酸碱度能够极大地影响汤的变色效果。酸性自来水煮后颜色变化很小,而微碱性的自来水煮后变色非常迅速。

  怎么煮绿豆汤最消暑?

  1、煮绿豆汤最好直接用纯净水

  若没有,只需在水中加入半勺白醋,或挤入半勺柠檬汁,但注意不能加太多。

  2、盖上锅盖煮

  由于绿豆的防暑活性成分可能主要以多酚类抗氧化物质为主,保持它们的活性,对于绿豆的防暑功效十分重要。绿豆中的多酚类物质容易氧化,在绿豆汤和绿豆粥的煮制过程当中,会逐渐从绿色变成红色。故而,在煮制中应当盖上锅盖,尽量减少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不宜用铁锅煮

  用铁锅来煮绿豆汤,会影响汤的颜色,这是因为铁离子往往会和多酚类物质形成复合物,颜色为黑色、褐色等,使汤色变暗发乌。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无毒无害。不仅绿豆汤,中药、水果也不能用铁锅来煮。其中,除了铁会催化多种维生素的氧化分解,还有就是铁和药材、水果中的多酚类物质等成分发生反应,从而影响药效或色泽。用砂锅或不锈钢锅,就没有这些麻烦。

  4、不易煮太久,且汤豆分离

  具体方法是先将水煮沸,然后放入绿豆,建议绿豆与水的比例是1:10,加盖继续小火煮8—10分钟。倒出清汤,这样煮出来的绿豆汤(清汤)可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地保持碧绿色泽,并且解暑效果好。余下的豆子可以继续煮成绿豆沙,或加大米煮成绿豆粥。

  绿豆汤的解毒功效

  煮得酥烂的绿豆汤具有良好的解毒功效,但这样的绿豆汤色泽浑浊,消暑效果较差,但比较适合脾胃虚寒的人食用。由于其具有利尿下气的功效,因此食物或药物中毒后喝,还能起到排除体内毒素的作用,对热肿、热渴、热痢、痈疽、痘毒等也有一定的疗效。

  绿豆汤有如上诸种好处,但有些人群却需要对绿豆汤敬而远之。

  一、属于寒凉体质的人例如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者,不适宜太频密饮用绿豆汤,吃了绿豆反而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二、老人、儿童以及体质虚弱的人因为绿豆中蛋白质含量比鸡肉还多,大分子蛋白质需要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肽、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这类人的肠胃消化功能较差,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掉绿豆蛋白,容易因消化不良导致腹泻。

  三、正在服用各类药物的人绿豆的解毒作用源于绿豆蛋白等成分与有机磷、重金属结合成沉淀物。然而,这些解毒成分也会分解药效,影响治疗。

  夏季消暑,来一碗绿豆汤吧!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 作者: 编辑: 徐夏莉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