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教育频道 > 教育新闻
云南小学教师涉猥亵学生 受害女童多为留守儿童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7-16 10:12:20

  7月14日,一则题为《云南小学教师涉嫌性侵8名女生全校仅13女生》的消息在网络传开。当天下午,云南省宣威市外宣办就此向社会作出回应称,涉案教师吴某因涉嫌猥亵儿童被宣威市公安局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7月15日,《法制日报》记者就此事进行多方采访了解到,该事件中的受害女童多为留守儿童,缺乏科学有效监管是导致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家长老师不愿过多谈及此事

  经《法制日报》记者多方联系,宣威市龙场镇五里村知情人士李兵(化名)告诉记者,据他了解,受害的女童共有8名,其中年龄最大的11岁,最小的5岁。事件发生后,当地警方介入了调查,也有一些记者赶到村里采访,但家长们不愿过多提及此事,都担心对孩子影响不好。“今天还有警察到村里专门找了学校的朱老师调查取证”。

  记者6次电话联系事发地振兴教学点的另一位老师朱勋本,前4次均被其家人以“打错电话”、“信号不好”等为由挂断电话。第5次拨打电话,朱老师以“信号不好、听不清”为由挂断电话。第6次接通电话后,记者表明身份和采访目的后,朱老师说“学校监管没有问题”,然后婉拒了记者的其他采访要求,挂断电话。

  李兵透露,朱老师此前接受过媒体采访,有学生家长认为其向媒体透露的信息涉及到自己的孩子,曾到朱老师家中吵闹过,因此他对接受采访心中有顾虑。

  据了解,朱老师是烂泥沟村村民,两年前烂泥沟振兴教学点一位公办教师因身体原因无法教学,所以他就成了这里的一名代课教师,教学点没有校长,只有他和已被公安机关刑拘的吴某(犯罪嫌疑人)两个人,吴某为教学点的小组长。

  朱勋本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吴某的家并不在本村,吴某在工作期间住在学校,只有周末才回家。他自己每天上午10点45分放学就回家了,下午1点10分上课才会去学校。而吴某则整天都在学校,有自由空间,如果有什么事,他并不知道。

  农村学校监管体系亟待健全

  宣威市龙场镇五里村完小校长唐志军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振兴校点是该校的一个教学点,处在山中间,四周被一个很大的林子包围,学生上学放学都要经过,而且附近几百米内都没有一户人家。该校点目前办学一至三年级,有来自周边滴水岩、烂泥沟上村、烂泥沟中村、烂泥沟下村和迷大卡村、坡头上村的39名学生在这里学习,学校仅有两名教师。

  “山区农村的学生、家长畏惧老师,事情不是太严重,一般不会有人站出来说。另外,完小离教学点较远,不可能做到每天都有人员监督检查,这也是此事长期没有显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唐志军介绍,振兴教学点距离完小有17公里山路,虽然完小也有工作人员经常去检查,但还是不能做到天天都在监督之下。

  唐志军说,当地农村土地较多,但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在农闲时节都会外出打工,孩子多交给老人监护。老人对学生的异常行为也不易发现,加之农村孩子缺乏相关性知识方面的教育,又对老师心怀畏惧,发生了此类事情也羞于向家长反映。

  “振兴教学点师资力量薄弱,两名教师之间也是各负其责,各人做各人的工作,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唐志军说,该教学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办学需要,希望政府能投入资金对教学点进行搬迁。

  “希望能投入一定资金,为农村教学点的教室、公共空间安装监控设备,以便完小和教育主管部门能随时进行检查,及早发现此类问题,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唐志军说。

  “发生教师性侵学生现象的地区,大都相对闭塞和落后,主管部门对学校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和制约,而长期以来对教师的正面宣传和教育制度过多地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意识,使教师的话语接近于权威,加上教师个人道德的沦丧和对教师监管的缺失,导致此类案件不断发生。”昆明市人大代表、云南律师李春光说。

来源: 法制日报 作者: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