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衢州支站 | 柯城区 | 衢江区 | 龙游 | 江山 | 常山 | 开化
新闻热线:0570-8880896   在线投稿:qzpdnews@163.com   QQ爆料:1318233615
您当前的位置: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财经频道 > 财经新闻
支付宝"空付"称凭纹身宠物可付钱 专家:功能待完善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时间: 2014-07-04 08:21:23

  这两天,一条支付宝“空付”的微信在朋友圈里热传。这是一段视频资料,在这个视频中,支付宝号称今后用户不需要借助手机、电脑、银行卡,只要凭借脸蛋、手掌,甚至是纹身、宠物等实物都可以实现支付。

  这个近乎“逆天”的功能,被网友大吐槽,有网友认为,要是真能实现,可以说是“吊炸天”了;也有网友对这样的技术表示了怀疑。

  其实,早在今年的愚人节(4月1日),国内著名电子商务企业支付宝就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这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视频,“空付”概念由此横空出世。不过消息发出没多久,就有人质疑,这只不过是一个愚人节玩笑罢了。

  支付宝客服答复浙江在线,并不只是“玩笑”那么简单,他们依然在对“空付”的可能性进行论证。本网记者随后也联系了相关专家学者,对这种新潮的支付模式进行了探讨,专家表示,虽然代表未来的一种潮流,但就目前来看,技术尚未达到最成熟阶段。

  网友:戒指、鞋子都能付钱 看上去很美

  根据视频上的描述,你没带手机、钱包,在一家便利店里挑了一堆日用品,在付款的时候,只要把脸凑近一个支付设备,随便做个鬼脸就完成了支付过程。视频称,不仅仅是人脸,甚至戒指、鞋子、宠物或是胳膊上的纹身,都可以完成付款。

  对于这样超前、时髦的功能,很多网友表达了不同看法。网友“爱我中华”表示,这项技术确实走在了互联网前列,用新技术推动网络金融,从而引发了一次革命,为这样的技术点赞。

  网友“把时间染成蓝色”则认为,虽然看起来像好莱坞大片一样,但实际用处是否有宣传那么强大有待观察,另外还涉及、安全、设备等方面,只是看上去很美。

  支付宝:不同的人用相同的东西“空付”也能解决

  支付宝客服告诉浙江在线记者,“空付”是支付宝在愚人节期间推出的一款概念产品,从前期的效果看,受到了广大用户的关注和喜爱,目前会不会推出这款产品,仍在研究和考虑之中。

  支付宝称,“空付”是通过对任一实物扫描授权赋予支付能力。在商家处出示该实物,经过独有的技术快速识别后,即可成功完成支付。

  记者注意到,“空付”号称可以用任何物品扫描完成支付,但如果不同的两个人,用一款相同的戒指进行支付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对此,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在用户授权物体前,支付宝会有驳回环节,就像在一个论坛上注册某个账号,论坛会出现“已被注册”的提醒一样,支付宝也会有类似的驳回。即使有两个非常类似的物体被授权,在支付环节,如果一扫描,设备跳出多个支付宝账号时,这时候需要用户输入支付宝密码,然后再从对应的支付宝中结账。

  专家:“空付”概念很好但技术上仍需完善

  那么,“空付”是否真像视频和客服人员说的那样完美?

  浙江在线记者联系上了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潘纲,潘教授表示,未来,不需要银行卡和钱包,来完成付款确实代表着一种趋势。

  不过,潘纲对“空付”的模式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虽然这个想法很好很有创意,但就目前的技术条件而言,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和安全的超前识别模式有四种,指纹识别、虹膜(虹膜是位于眼睛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部分,由相当复杂的纤维组织构成)识别、人脸识别和掌纹识别。”

  潘纲称,这四种识别模式均可以运用在支付环节,安全系数较高。

  潘纲也向记者解释了为何这四种识别模式安全性较高的原因,比如指纹、虹膜构造相当复杂,基本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想要模仿和复制很困难。

  “空付”号称可以用戒指、纹身等物来扫描支付,潘纲觉得可能存在一些隐患。“比如戒指,相同的款式很多,虽然可以通过后期加密的方式来加以区分,但技术上仍存在着被破解的可能性。”

  潘纲表示,“空付”所表达的概念很好,符合未来支付的模式,但就目前的技术来讲,仍然需要完善。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记者 施宇翔 编辑: 姜玲菲
分享到: 浙江微博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衢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衢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衢州频道"的电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技术支持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