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山洞锁传奇碧海潮生“侠客岛”
依据目前收集到的各类考古资料可知,恰恰是在觉华岛、庄河直至抚顺、本溪这一辽宁沿河靠海一线,近些年不断发现当年秦军遗失的武器,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于庄河桂云花乡发现的“春平侯剑”、在抚顺地区发现的刻有秦国丞相吕不韦大名的青铜矛……与这些实物互为印证的是,这一线路也是太子丹传说的散播密集区,而在北票、朝阳、义县一线,关于太子丹的故事却难得一闻。
太子丹身后就算暂无秦国的虎狼之师,也少不了捕其心切的暗探与刺客。在此危急状态下,太子丹避难当时人迹罕至的桃花岛,隐匿行踪,并非没有可能。
征东避雨唐太宗留下待解悬疑
传说中太子丹避难的那座神秘山洞,在今觉华岛(当年的桃花岛)的一处地势开阔的临海高地上。此洞洞口高1.90米、宽1.50米;洞内8米处,高1.25米、宽1.65米,基本呈外高内低、逐次收缩的延展形态。此洞上下两侧均由光滑的石板、石块砌成,不少石头有明显人工打磨的痕迹。经文物部门考证,此洞长达2100多米,直通山顶。此洞最初叫“藏王洞”,太子丹是燕国未来的王储,故名。若太子丹果真藏身于此,眼光确属独到。
此山洞面朝大海,而今,在山洞前海滩边的平整礁岩上,立着一座唐太宗眼望大海的塑像,这山洞因而又添了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唐王洞。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征东时,雾中错登此岛,行至此洞前,恰逢天降大雨,但洞口太小,不能进洞避雨。大臣向他禀告藏王洞的由来,唐太宗说,“当年太子丹可进洞避难,我现在进洞避雨却不成,难道一统天下的大唐天子,竟不如他一个亡国太子?”言罢,洞口变大,唐太宗和皇后连忙钻进洞内,才避过了这场大雨。于是,后人便将“藏王洞”改称“唐王洞”,延续至今。
对唐太宗征东途径此岛避雨的说法,考古学家冯永谦先生不很认同。“唐太宗当年征东走的是卢龙道,而不是觉华岛对岸的傍海道,按史籍记载,唐太宗应该没到过这里。”
与太子丹故事传播地域不同的是,在辽西走廊一线,除觉华岛的“唐王洞”与唐太宗沾边外,这一带有关唐太宗的故事流传极少,而在朝阳、辽阳、凤城等地,却遍布唐王传说。这也从一个侧面暗示,唐太宗与觉华岛关联不大,如果说此洞曾藏过一位大人物,最有可能的还是燕太子丹,称其为“藏王洞”比叫“唐王洞”或许更靠谱。
清光绪十年1884年,辽宁盖县人傅焕尧赴岛游历,据他考证,唐太宗征东未曾到过辽西,因此也就不可能登临觉华岛,“(唐太宗)自登州跨海而东至狮子口,登岸即达盖牟沙卑白岩辽州等城抵安市,不克而还,从未至辽西。此地乌有唐王遗迹,即据予所见闻失真,古今一辙是可慨而戒也。”
不过,虽然唐太宗可能未曾亲临觉华岛,但此岛的“帝王缘”却不浅。在觉华岛的周边地带,有多位帝王级人物曾御驾亲临。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曾率兵于这一带激战明军;其后,顺治、乾隆、嘉庆、道光等四位大清皇帝回辽祭祖时均路过兴城,立马兴城海边,海中若隐若现的觉华岛,必是清帝眼中百看不厌的绝佳风景。
传奇九鼎洞帝王陵墓还是神圣祭台?
觉华岛上,还有一座山洞与唐王洞齐名:九鼎洞。
不知起源何朝的九鼎洞,则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虽然史无记载哪位大人物曾亲临此处,但慕名前来的香客与游人,千百年来却络绎不绝。
这座九鼎洞位于海边的小山坡上,不到半人高,洞内面积也就十几平方米,洞顶巨石被后人所立的九根石柱支顶。洞外,一块扇面状的大石斜伏于地,与地面形成一个不大的角度,给人的感觉是,这大石与洞口曾连为一体,后大石脱离山体,塌于洞外,遂现“九鼎洞”。在这大石下,还有一个小洞,叫“洞外洞”,洞内堆着一根石柱残料,洞口残留若干辽代砖瓦。据土生土长的觉华岛人杨丹回忆,他小时候,这大石下的小洞曾顺出一道斜坡,直到海边。而今,斜坡痕迹已无,洞口处杂草蔓生,立有一座妈祖四海龙王庙。
杨丹说,这九鼎洞里的九顶石传说是“九条龙”所变,九条龙是听了一位宣讲佛法的高僧讲经后,才“化龙为石”的。
传说,渤海龙经常派水族到觉华岛抓童男童女供它享用。一高僧云游此处,得知此事,便坐在岛内的一块石头上讲经说法,谁也不愿再帮龙王干坏事了。龙王一见水族不听话,就命九条恶龙去将这个和尚拉到海里淹死。哪想这和尚有金光护体,九龙难以近身。没办法,九龙便潜入海底,对准石板向上顶,欲将石板顶翻,把和尚扔到海底。高僧继续讲经说法,听得九龙心醉神迷,头顶着石板一动不动,天长日久竟化为九根石柱!这便是“九龙顶柱石”传说的由来。
关于此洞的起源,还有另一传说。很久以前,一对父女在海中迷失了方向,漂泊了几日几夜。正在这生死攸关之时,只见前方灯火闪烁,颇似有人在招呼他们!父女二人立向光亮处拼命划去,终于成功上岸!父女二人寻找“救命之光”正是从洞内深处发出的,为报答这奇洞的救命之恩,父女二人亲手凿刻了十根柱石想顶在大石板下面,前排立五根,后排立四根,谓之“九鼎石”,这山洞也便成了“九鼎洞”,剩余的那根石柱扔到了“洞外洞”中,至今还躺在那里。
来觉华岛考察的冯永谦先生表示,塌于九鼎洞前的这块大石属变质岩中的花岗岩,但这块大石不是纯天然的,有人为打凿的痕迹,是考古学中典型的“石棚”类建筑。石棚类建筑在东北地区多有发现,一般都在千年以上,有的近万年。据考古学家推断,这些重达几十吨重的大石棚一般有两类功用:部落首领的安葬地或拜神求仙的祭祀地。那么,这大石棚为何朝先民所设,有过怎样的传奇经历?一切皆谜。
武侠世界里的神幻“侠客岛”
唐王洞也好九鼎洞也罢,毕竟都有可观可睹的实物在,而风传的“侠客洞”,就纯属武侠迷们一厢情愿的主观臆想了。一些武侠迷说,这觉华岛就是金庸笔下的海外仙岛侠客岛,岛中有座刻满神秘蝌蚪文的神秘山洞,大侠石破天正是在这山洞中才领悟到纵横天下的绝世武功的。
当时,熟知觉华岛前世今生的武侠迷不免感叹,觉华岛曾叫“桃花岛”,风景、历史、底蕴不在浙江普陀之下,怎被普陀抢了先机?有人不甘示弱、另辟蹊径,认为觉华岛与侠客岛特征吻合、神貌相投,觉华岛既失“桃花”先机,不妨以“侠客”入手,仍大有文章可做!